謝婷
摘? ? 要: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人類各項生產實踐都有信息科技的推動,科學思維方式是信息化社會的主流。成人立足于信息化社會,必須培養科學思維方式,提高思維活動效率,以利于協調社會關系,增進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信息化視野下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要求成人從知識、能力及價值觀入手,樹立具有時代特征的價值觀,貫徹終身學習觀念,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同時學會反思,運用批判的思維意識看待新事物。
關鍵詞: 信息化? ? 科學思維? ? 思維方式
科學思維方式的理解大致上有四種:一是認為科學思維方式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二是認為科學思維方式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三是認為科學思維方式就是科學方法;四是認為科學思維方式是由對世界和科學的總看法派生出來的思想框架和思考圖式。思維方式一旦養成,將會不自覺地在思維活動中發揮作用。思維方式科學與否,直接影響人們思維活動效率的高低。
一、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對于成人發展的意義
(一)增強信息處理能力,促進職業發展。
從思維上看,成人具有較為成熟的抽象思維能力,對事物有個人的見解,對生活中的問題理性思考占據主導地位,能依據思維方式做出判斷,科學思維能夠幫助成人面對職場、生活的疑難做出理性反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類社會從衣食住行的個人生活到工作,乃至社會發展都與信息化如影隨形。所以有效、快速地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是時代背景賦予成人生存的必備技能。科學思維必須符合“奧卡姆剃刀”原則,即必須是簡明和非煩瑣的,只在一定領域內適用。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能夠幫助人在一定條件下自覺地對事物的認知等進行反應,對接受的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自覺篩選,提高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成人的職業發展,獲得成就感。
(二)提高思維活動效率,協調社會關系。
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對事物去蕪存菁地加工信息,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客觀規律,提高思維的活動效率,幫助人們科學地、理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在《院士思維》一書中寫道:人之異于禽獸,在于人能思維;人與人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的思維方式與思維水平的差異。成人科學思維的培養能夠訓練其邏輯思維、理性思考,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及規律,在工作、生活中都有利于提高思維活動效率,協調各種社會關系,推動自身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增進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保障社會生存。
從科學思維發展研究看,兒童與成人在科學推理能力上具有一定差異。研究者發現,兒童的科學思維具有很多傾向性,而成人在接觸新事物時,會依據先前的經驗進行判斷,但較之兒童,所受的影響較少。成人會使用VOTAT策略(一次變化一個變量)做出比較,從更多的實驗得出結論,試圖發現各項結果不一致暗含的意義。成人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是社會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成人在對待新事物的表現中擁有較為科學的思維方式,將通過反復比較、實驗,減少先前的經驗、觀念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使推理結論更加切合實際,從比較、實驗中發現規律,做出正確判斷,得出結論,增強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并有效提高社會生存能力。
二、信息化社會對于成人科學思維方式的要求
(一)樹立具有信息時代特征的價值觀,與時俱進。
盧嘉錫等多位院士著的《院士思維》一書中對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了精辟概括:整體把握,系統思考……科學思維同樣屬于良好的思維品質,要求成人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同樣需要高度概括、立足現實及大膽質疑先前的結論,主動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形成有邏輯、有批判意識的科學思維方式。信息化社會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本社會交往方式的新型社會。信息化社會是生存方式依賴于信息技術、知識經濟,開發人力資源,開拓網絡市場,然信息資源瞬息萬變、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成人必須與時俱進,更新知識儲備,樹立具有時代特征的價值觀,理性、批判地看待信息資源,去偽存真,增強信息處理能力,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態度,終生學習。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知識和物質、能量一起構成社會賴以生存的三大資源。在信息社會中,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與學生在學校中多花費的大量時間充實自己的發展不同,成人的學習更多地依賴于信息社會帶來的網絡資源學習及自主學習,這是由成人的終生學習意愿及社會生存、發展需要的信息決定的。將自主學習變成一種個體習慣時,個體的學習將達到一種有序的學習狀態,即終生學習。成人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勢必將時常更新自我的知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將新知識融于自身并運用至工作中,不斷發展完善自我,促進個體和社會發展。
(三)訓練基本的科學思維技能,迎接挑戰。
成人置身于信息化社會中,由于信息的復雜性決定成人的工作、生活充滿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面對社會中的各種誘惑與機會,訓練其有效地解決問題能力是重中之重。面對問題時,成人會受到先前知識、觀念及經驗等主觀因素的干擾,通過基本科學思維的訓練,包括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反思能力,使其更理性地對面問題,反復多次實驗得出結論,使其做出的決定更加準確。
信息時代的科學教育應當教會成人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一是訓練成人的觀察能力;二是訓練成人的分析能力;三是訓練成人的批判反思能力。面對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浪潮,新事物涌入社會生活之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勇往直前。同時,應回過頭來反思自身的表現,培養批判反思能力,反思不足大步向前,迎接社會發展的浪潮是成人需要的良好思維品質。
三、信息化視野下的成人科學思維方式培養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更新知識儲備,在動態過程中把握科學思維方式的生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育、移動學習等新生產物開始涌入人類社會生活。Greenhoot等人(2004)曾指出盡管有些被試已經接受了科學方法的訓練,但是在進行推斷時,先前的知識和理論仍然占優先地位。另外,被試的先前理論會影響被試的科學推理技能,而后者反過來又會影響其理論的發展。部分成人先前的觀念、經驗對判斷的影響較之后期科學方法的訓練占據領先地位,這意味著在信息化社會中,成人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儲備,不斷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在實踐過程中動態把握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以提高推斷結論的準確性。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是不斷變化發展著的,相同的,科學思維也在不斷變動著。牛頓力學與愛因斯坦理論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思維隨著社會變化而發展的結果。因此,科學思維方式是動態的,成人的觀念、經驗是動態發展的,必須結合時下社會的具體問題,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從整體上把握科學思維方式的發展。
(二)整體把握網絡教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樹立終生學習觀念。
成人在社會中扮演多種角色,無論是單位員工、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妻子丈夫等,都有其特定的責任和義務,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扮演角色。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網絡已經覆蓋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種線上課程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網絡教育與自主學習的優勢是不局限于學習時間及地點、對象、內容等的,對于成人教育而言是占據重要地位的發展方式。《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了終身教育、學習社會等概念,自此,教育就不再局限于學校教育,教育的內涵得到延伸,終身教育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焦點。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是成人教育首要的任務,并將之貫徹實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教育方式的變革。
(三)增強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在實踐中貫徹批判反思意識。
20世紀的信息科學,以及在對信息本質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息哲學的發展培植起了一種有別于傳統實體思維和能量思維的信息思維方式。正是信息思維方式標志著人類科學思維方式的最新發展,并預示著人類科學未來發展的輝煌前景,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成為人們立足社會的基本技能,深刻掌握信息技術以運用于工作、生活實踐是成人的生存手段,也是時代的要求。
社會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優勢,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同時是對教師批判性思維的要求。樹立批判反思的思維意識,將成為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整體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學的思維方式毫無疑問將成為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將占據信息時代思維的主導地位,是這個信息時代的主流。
參考文獻:
[1]林德河.大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培養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2006(9).
[2]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青少年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與培養成果公報[J].當代教育論壇,2008(3).
[3]林振義.科學思維方式:結構和生成[J].科學,2013(3).
[4]袁紅.科學思維和科學思維的培養[J].知識經濟,2006(7).
[5]高金蓮,錢志翔.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思維習慣的養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6]袁薇薇,吳慶麟.科學思維的心理學探索[J].心理科學,2008,31(4):956-959.
[7]米廣春.科學思維培養的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8]郭彥霞.研究生科學思維能力發展的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4(9):35-39.
[9]佟秀麗,莫雷,Zhe Chen.國外兒童科學思維發展的新探索[J].心理科學,2005,28(4):933-936.
[10]李醒民,科學論科學的三維世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71.
[11]鄔火昆,李琦.哲學信息論導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