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對中文的教學越來越不重視,很多學校已經不再開設中文教學課程,導致高校與高中教學內容脫節比較嚴重。很多學生都認為中文學習對以后的專業學習沒有幫助,久而久之,學生對中文學習不感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表現出信心不足,但是中文教學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專業課的學習都有著積極作用,中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學修養。本文將分析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如何以專業為導向來進行中文教學。
【關鍵詞】中文教學 專業導向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08-02
一、中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學校對中文教學評價的缺失
隨著人們對專業技能的重視程度加劇,很多學校都把精力投放到了專業課的教學上,忽視了一些文化基礎課,尤其是中文。為了增加專業課的課時,不斷的壓縮文化基礎課的時間,導致中文教學課時的時間變得很少,進而在學生心中中文學習也變得沒有意義了。很多學生都是覺得在選了專業課之后,覺得中文學習對以后的就業沒有多大的幫助,不愿意去學習中文,加上學校也不再強調中文教學的重要性,導致中文教學評價方面缺失嚴重。
2.中文教學內容單一,與專業需求不符
目前很多學校的中文教學內容都是統一的,并沒有根據專業的不同進行調整。中文教學的內容非常的寬泛,不同的專業對中文教學內容的需求不一樣,因此如果學校僅安排統一的中文教學內容,就會導致學生對中文的學習失去興趣。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中文的學習上都是相同的內容,中文教學缺乏針對性,沒有與專業課保持一致,導致中文教學的意義被大家忽視了。
二、以專業為導向的中文教學實踐分析
1.建立不同的中文考核方式
因為專業的不同,學生中文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樣,相應的考核方式也會一樣。對于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對中文的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要求比較高,因此一些專業課文需要很強的理解能力,這些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中文基礎,因此對于理工科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考核方式就可以以閱讀理解為主。對于學習語言類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更需要的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和歷史文化,因此他們的中文考核方式就可以采用講故事或者是作文。對于管理學的同學而言,他們對表達能力的需求更加強烈,所以在進行考核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演講的方式來進行。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更希望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學習和提交作業,因此中文教學中可以結合計算機學生的特點,在網上進行考核,讓他們在網上欣賞美文,在網上提交他們的觀后感等。通過建立不同的考核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意識到中文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2.尋找中文教學和專業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對于有了專業劃分的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專業課的學習上。為了提高學生的中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去尋找中文教學和專業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建立起以專業課為導向的中文教學模式,這樣中文教學不再是獨立的基礎文化課,更像是專業課的輔助課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增加很多。首先是內容上的結合點,因為不同專業的職業需求,中文教學的內容也要相應的進行調整,就像上面提到的專業課是管理類的,在中文教學中就需要更多的融入語言表達、語言藝術的東西,更多去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學生會覺得中文學習能夠幫助到他們的專業課學習,在中文學習上會更加的用心,中文教學效果也會成倍增加。其次是方式上的結合點,很多專業課程一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上比較的枯燥,那么中文學習可以讓學生之間形成學習小組,將專業課的一個知識點進行放大,通過演講的方式讓同學們去探討專業課中的重難點,不僅深化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還活躍了課堂,在鍛煉學生口才的同時也收獲了不少專業知識。最后是中文教師要對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中文教師對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很準確的尋找到中文教學和專業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3.以學生為主,優化教學步驟
很多老師在中文教學課堂上依然采取的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為了應付高考,嚴格按照老師的教學步驟進行學習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對于分了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目的是不統一的,因此如果按照老師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不合適所有專業的同學的,甚至對于相同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今后想要選擇的職業也可能不一樣。例如對于工程管理的專業的同學而言,有的人想要學習管理,以后從事管理類的工作,但是有的學生想要學習技術,以后想要從現場技術人員做起,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文的側重點就不一樣。偏向管理的同學就想要更多的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但是對于偏向技術型的學生而言,他們想要更多的機會去鍛煉自己的中文基礎能力,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等,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讓每個學生都感興趣。因此,在中文課堂上,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讓學生與教材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學生與老師交流三種方式一起開展,優化教學的步驟,豐富中文教學的內容,還能夠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都可以在中文課堂上有所收獲。
4.中文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的教育
中文教學中能夠向學生傳遞很多思想上的東西,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正能量。學生在畢業之后就會走向社會,不管就職什么樣的崗位,都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職場上,上司不會像老師一樣包容學生的錯誤,也不會像老師一樣安慰受傷的你,因此通過中文教學提前給學生做好心理建設,讓他們提前懂得職場的殘酷和冷漠,這樣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也可以變得很堅強。如今社會普遍都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因為沒有經歷過什么困難,所以內心非常的脆弱,碰到困難也容易崩潰,這些與時代有一定的關系,也與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很大的關系。中文教學不需要像專業課一樣功利化,交給學生餓不死的技能,但是可以讓學生擁有一些壓不垮的能量。職業素養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在進入社會之后,大家不會在關注考試成績,只會關注到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很多企業會培養員工的工作能力,但是卻不能容許員工缺乏職業道德,因此在中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非常有必要。通過中文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與人社交,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選擇堅持,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都是彌足珍貴的。
三、結束語
中文教學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因為中文教學缺乏針對性,內容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忽視了中文教學的意義。如果在中文教學中能夠尋找到與各類專業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建立起以專業為導向的中文教學模式,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對中文學習的重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生存方式。
參考文獻:
[1]王夢穎.關于強化高校中文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文學教育(下),2018(04):113.
[2]欒芮.試論以專業為導向的中文教學的實踐[J].才智,2017(07):164.
作者簡介:
黃毅(1964年-),男,漢族,湖北建始人,本科,恩施州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