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學學科極具理論性,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目前我國小學數(shù)學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因此,應采取“培優(yōu)補差”策略,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和“由淺入深”原則,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3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27
目前,在我國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中,學生存在兩極分化現(xiàn)象,受到學生自身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的順序性和差異性、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影響,更多的學生是以“要我學”的心態(tài)在進行學習。而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應該秉承著“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宗旨,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數(shù)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學習需求有所不同,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了避免在小學高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中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教師應該合理地進行學習安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培優(yōu)補差”。
一、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
學生對知識的攝取程度是不同的,在同一個課堂上他們的學習方法也存在差異,更何況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并不適合于每一位學生。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能快速、及時地掌握知識點,從而使得學生的基礎構建就有所不同,久而久之,部分學生的基礎就會變得薄弱,讓他們沒有能力去吸收新增的知識點,如果此時沒有人能幫助他們解決目前的困難,他們就會慢慢地失去學習的興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由此可見,此時教師應該及時地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了解他們的想法并予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耐心地幫助他們彌補落下的功課,或者可以鼓勵班級上學習好且熱心的同學幫助他們學習,而不是對他們視而不見,一味地責備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或是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中,多多關注學生之間身心發(fā)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相對落后的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互幫互助的學習精神,讓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當教師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時,應該分析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學生的特點安排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和教學進度。
在班級授課中,教師可以采取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盡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增加思維靈活的學生的自信,也能帶動思維相對固定的學生積極思考,學生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思維和他人的思維的差距在何處,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另外,教師可以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新知識的講授后,安排一兩節(jié)習題課。習題課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是為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成果予以反思提供參考。習題課上,教師給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時間結束后,鼓勵學生自己講題,這樣既可以提醒學生關注學習質量,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教師可以讓平時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相對簡單和基礎的題目,通過他們的回答來掌握他們對知識點的學習情況,也起到了督促他們在課后多多復習、主動學習的效果;讓平時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闡述自己對有一些難度的題目的思考,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思維也有一定的培養(yǎng)作用,當然也要兼顧到相對落后的學生的參與程度。
兩種教學相結合,就能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fā),切實結合學生自身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達到“培優(yōu)補差”的教學目的。
三、遵循“由淺入深”原則
其實,“培優(yōu)補差”策略的時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努力實現(xiàn)“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后”的原則。在備課方面,教師應該盡量做到教和練有效地結合起來,布置的課堂作業(yè)和課后練習是有層次的,是由淺入深的——“必做題”(基礎題)、“選做題”(中等題)、“思考題”(拓展題)。
基礎題主要是讓所有學生夯實基礎的,中等題是督促相對落后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的,也是讓相對靠前的學生不要掉以輕心的,拓展題則是訓練學生思維的?!坝蓽\入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訓練海豚的訓練方式,它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感,也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尚能提升的空間。這樣既能充分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能有效地實現(xiàn)“培優(yōu)補差”的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培優(yōu)補差”策略的實踐主要是要關注學生自身之間的差異,選取適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地教學,既不讓后進生感到自卑,也不讓優(yōu)生驕傲自滿。
參考文獻:
[1]左鳳翎.小學高段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方法研究[J].教育,2016(7).
[2]許碧欣.探討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對策[J].教師,2015(25).
[3]王萍.小學高段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3).[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靳亞強(1983.1—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jīng)鍪薪逃茖W“十三五”(一般),2018年規(guī)劃課題《小學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策略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PLG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