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教育途徑得以實現的。如何給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平臺,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教育課題。
關鍵詞:德育;家庭教育;榜樣示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1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58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生到學校來不僅是學習,而且是來生活,他們要在這里獲得知識,尋找友誼,學會生活,形成個性。作為一位班主任,學生的第二任父母,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平臺,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些素養的形成不僅僅要依靠課堂,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滲透到學校的一日常規和具體的活動中去,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我認為,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張一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決定著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他們的可塑性和模仿性都很強,他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所以,我經常提示家長,你們給予孩子的是生命的教育,是任何教育無法比擬的。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健康的人格,就必須從日常行為中規范自己,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檢點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事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孩子的教育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的榜樣示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這說明,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作為班主任,自己的人格尊嚴,人格魅力,待人處世,同樣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著自己的學生。俗話說,“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樣的學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無論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還是在學校的常規工作中都要以身作則,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榜樣,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教師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尊嚴,待人處世的態度、方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采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化教育,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具備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和不斷進取的工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樣在教師榜樣的影響下,這些美好的品質才會逐漸轉移到學生身上。只有這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得到有力的結合,形成家校合一的教學模式,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良好的德育環境
基于學校“德潤學生、德潤教師、德潤校園、德潤人生”的德育大環境,我始終認為,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巨大。要在班級文化的創建中營造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其一,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對每個學生,無論是學習中、活動中,還是日常行為規范中,只要發現其閃光的地方,我就會提出表揚,在其個人的成長檔案中記錄一筆,并且在班會和家長會上公開表揚。我們班級在召開家長會時,其他班級只有“三好學生”和“進步之星”,而我們班級根據學生的成長檔案還會評出“文明之星”“孝道之星”“助人為樂之星”“勞動之星”等光榮稱號,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其二,我非常注重和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各門課程和各位教師面前的表現,其目的是全面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自然流露出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的關心、愛護、期待和信任,學生便會從內心產生一種被關懷、被信任的喜悅感和幸福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配合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四、實踐活動
誰都知道,學習成績對于學生來說永遠是最主要的。但誰都不會否認,學生僅僅學習成績好是不夠的。因此,我在抓學生學習的時候,也不敢忽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校很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常常組織各種活動。每次活動、每次競賽我都非常重視,因為每一次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提高的機會。例如“喜迎十九大,向習爺爺說句心里話”“學習十九大精神,爭做新時代好隊員”“慶六一文藝匯演”“慶國慶經典誦讀”等活動,無不是對學生的意志、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鍛煉。除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還在班級中創造性地開展不同主題的特色活動,如“我給爺爺說句心里話”“親子野炊活動”等,貫串孝道主題、自立主題、感恩主題,使學生自律、向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項活動,使他們更加自信、樂觀。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提高素質的平臺,塑造健康人格的空間。去年,響應全國少工委號召,我跟學生一起創建的“小蘋果動感中隊”被命名為全國優秀動感中隊。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學高是德,刻苦是德,進步是德;從小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要有團隊意識,合作精神,才能共同進步;從小要學會擔當,懂得盡責;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要立志報效國家,回報社會。教師鼓勵學生追求進步,才能讓學生以德修身、以德促學,不斷綻放人生精彩。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著,朱永新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張桂蘭.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柴紅艷(1985.11— ),女,漢族,甘肅隴西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及班主任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