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華
摘 要 城市化進程加快背景下,對城市治理工作的開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城市治理現狀看,存在的問題仍較多,如治理中條塊化管理、信息溝通缺失等,導致城市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對此,要求在城市治理活動中,采取創新模式,如借助信息技術設計相關的平臺,鼓勵公眾參與到治理活動中。本次研究將對我國城市治理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數字化城市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治理模式創新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城市治理 數字化城市治理 新模式 創新路徑
一、前言
城市治理作為公共管理的主要問題,其治理水平關乎城市的長遠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行我國城市治理中,仍有高成本、低效率表現,與城市發展目標背離,更無從談及推動城市的持續長遠發展。本文針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展開對我國城市治理新模式的研究。
二、數字化城市治理模式基本介紹
所謂數字化城市治理,主要強調依托信息技術改造行政流程,創建城市管理監督中心和指揮中心,及時發現和識別各類城市問題,實施城市運行績效考核,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從數字化城市治理模式實施的要點看,主要表現為:第一,數據分析,該環節是治理模式的關鍵部分,主要對城市問題做篩選與總結;第二,問題處理,通過篩選其中的問題,由城市相關部門做做針對性的處理,必要時由多個部門共同探討城市治理中的難解決、沖突問題;第三,強化社會監督,除發揮城市治理數字化平臺作用外,也要求配合其他如新聞監督、市民監督等,同時,最后治理與監督的結果,均會以圖表形式公布與社會,由社會大眾進行監督。數字化城市治理模式之所以被廣泛應用,主要得益于這種模式資源部署得當、城市發展問題判斷及時、后續行動評估等,在實踐運作中取得的治理效果顯著。[1]
三、我國城市治理現狀分析
城市治理是城市發展的關鍵部分,盡管近年來我國各城市加快治理步伐,取得的治理效果較為理想,但其中暴露出的弊病也較為明顯。當前城市治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門配合統籌較差。城市治理規劃需由多個職能部門共同配合完成,但各部門在本位利益驅動下,更注重如何滿足自身的需求,對城市整體治理價值考慮相對較少,其直接造成城市治理流程被割裂、資源分割且結構分散等,整個治理活動與治理目標脫離,難以做到統籌管理發展。第二,部門化管理特征突出。這種管理模式下,強調城市治理主體以部門為主,部門治理什么、治理多少以及具體的治理范圍,均由部門自行決定,在開展治理活動中,往往在社會、上級部門看得見的問題上,而其他相對隱蔽的公共問題往往被忽視。在城市問題長期累積增多下,極易引發城市危機問題。第三,信息反饋與溝通系統缺失。部分職能部門并未做到公開,對公眾所反映的問題或訴求忽視,且缺少配套的信息溝通系統,影響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許多非政府組織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無從談及參與到城市治理決策中,影響多元化網絡治理體系的構建。[2]
四、我國城市治理模式創新建議
我國在開展城市治理活動中,可采取相關的創新策略,借鑒國內外目前成功的城市治理模式與經驗,具體城市治理模式創新策略包括多方面,如構建相關的網絡信息化平臺,強化治理監督系統設計,并鼓勵公眾監督與參與,通過借助城市數字化治理方式幫助提升城市治理效果。
(一)構建城市治理數字化信息平臺
針對當前城市治理中信息反饋不及時、各部門職能分割等問題,考慮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城市治理信息平臺。例,以網格地圖技術做網格狀單元的劃分,配合地理編碼技術,按照地理坐標將所有需治理的部分在單元網格中體現出來。這樣一旦網格內有某處出現問題,平臺第一時間發現,保證城市問題及時得到處理。這樣通過網絡化城市治理信息平臺運用,更有助于治理過程的現代化、精細化與透明化。[3]
(二)城市治理監督系統設計
城市治理活動中,需充分發揮監督系統的優勢,如以城市綜合治理委員會充當指揮系統,主要對所有管理資源統一調度,包括環衛、園林、規劃、房管、市政、城管、公用等,綜合處理城市治理中的問題。同時,需充分發揮監督系統作用,其中監督系統的職責在于明確有無治理問題存在、尋找相關責任人,避免出現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問題。
(三)強化公眾的監督與參與
目前大多城市治理活動中,公眾參與度低,或表現為忽視公眾建議,導致城市治理效果難以提高。考慮在城市治理中強化公眾的監督與參與,使城市居民正確認識其自身的主體地位,避免城市治理完全停留在傳統行政管理模式,而轉變為現代城市治理模式。需注意,為使公眾了解到城市治理接納其意見,在治理活動中,可定期采取意見征集、信息公示等方式。鼓勵傳媒媒介發揮監督作用,對治理情況及時通報,有助于城市治理效果的提升,或開通城市治理相關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鼓勵大眾發表自身看法,提高公眾的參與度。
五、結語
城市治理模式創新是保證城市穩定發展的關鍵。實際開展城市治理工作中,應正確認識當前我國城市治理現狀,借鑒國內外城市治理成功模式或經驗,采取相關的城市治理模式創新措施,如構建相關的網絡信息化平臺,強化治理監督系統設計,并鼓勵公眾監督與參與。這樣才能提高城市治理效果,推進城市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1] 胡偉,張潤峰.無縫隙治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一種新模式[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20
(06):72-78.
[2] 冉洪術,譚沈.積極探索城市社區治理新模式[J].農家參謀,2018
(18):244.
[3] 易志勇,劉貴文,劉冬梅.城市更新——城市經營理念下的實踐選擇與未來治理轉型[J].《規劃師》論叢,2018(00):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