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昕 葛俊帥 高嘉慧 章智炎 胡雯清
摘 要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隨之帶來的是就業人數的暴增,選擇適合自己生活與發展的城市已成為大學生就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各大城市有各自的城市定位和主導產業,為吸引人才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引進政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本項目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就當下大學生就業地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于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地選擇的差異與偏好及相關影響因素,為城市更好地吸引人才提供依據;在宏觀上也能夠一定程度了解如何使大學生就業更好,更快,更高效。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政策 住房
一、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現狀解讀
就業城市的選擇至關重要,往往受個人價值觀和家庭期望等主觀因素影響。孫藝萌在“‘90后大學生就業觀的特點與優化對策研究”中,闡述了“90后”大學生主要的就業價值觀:一偏重自身興趣;二明確的自主創業傾向;三自我價值的實現;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是了解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方面,但作者沒有從就業選擇因素角度深入分析。本文在基于就業價值觀,分析大學生自身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機遇,工作帶來的壓力和對壓力的適應程度,婚姻情況,家庭情況,以及對故鄉的留念等物質和精神層面,對于就業地選擇進行的影響。
就業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問題。選擇就業城市是考慮就業的重要一環。雖各高校早已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目前的就業指導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偏向個人職業分析,理論性的未來規劃,對未來就業城市的選擇并沒有起到真實的作用,也未對當下就業政策有全面的解讀,學生接觸較少,沒有系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就業城市的思考。
人才是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伴隨著大量的人才需求,隨著中國城市化的不斷深化,不同城市經濟發展側重不同,出現了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等不同等級的城市,不同城市因地制宜發展經濟,隨之形成的是不同的產業特點,社會制度。其對人才需求也會展示出特點。一個地區的發展歷史、經濟特點、未來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政府政策導向、地區融合程度、生活幸福指數和宜居程度,都是影響就業地選擇的因素。
二、問卷分析
此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同時結合了已畢業并有數年就業經驗的工作者的反饋調查。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937份。包括校大學生和已畢業工作者在內的調查對象,年齡、學齡、工齡分布合理,既體現了當前就業者的普遍觀點,也對未來大學生就業有分析意義。已就業工作者所涉及行業廣泛,其中占比較大為:金融業占比19.82%,制造業以及信息技術與軟件服務業,占比各17.12%。與主要一線城市的產業比例結構相符合。
(一)對所在城市人才政策的了解情況的調查
從調查數據來看,調查對象對人才吸引政策了解普遍不足,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從年齡結構來看,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工作者的了解程度有較大差別,其中大學生的了解程度尤為不足,接近50%的大學生仍為完全不了解的狀態,而非常了解僅占不到10%。可見,雖然不同城市的就業政策已發布,并在社會引起反響,但調查對象對人才引進政策的了解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如何加強宣傳,使年輕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更為主動地接收更多的人才吸引政策相關信息,并結合自身狀況對個人決策進行深入分析,應成為人才吸引工作的同步工作。
(二)對以畢業并就業工作者現狀調查
針對已畢業并就業工作者,此次問卷主要從職業發展機遇、壓力指數、生活狀態滿意度、城市房價水平與房價調控政策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調查。在眾多因素中,有對人才吸引起到積極作用的因素:城市職業發展機遇、社會資源與公共服務、娛樂水平等,起到消極作用的因素有壓力程度,房價等。由此看出,不同城市在制定人才吸引政策時,著重點應在于給予有意愿留下工作的人房價優惠,增加工作機會等,從而減輕對人才吸引的消極影響,從而提升人才吸引力。此外,提升娛樂水平和質量并對收入的支配不產生顯著影響,也可以成為降低壓力程度的可行方案之一。
通過將因素中較為重要的房價水平和個人收入水平與壓力指數做交叉分析,得到圖1、圖2、圖3分析圖。
由圖1、圖2、圖3可見,無論壓力指數為一般,較大還是很大,房價較高和很高都占比接近或超過80%,說明壓力的大小與房價的高低有著較大關聯。其次壓力程度為一般,較大和很大的選項中,職業發展機遇的預期反而呈現出越來越樂觀的態度,可見壓力的大小與職業發展預期沒有直接關系。再次壓力程度為一般,較大和很大的選項中,收入的滿意程度沒有規律的變化,無法看出壓力程度與收入之間的直接關系。綜合來看,壓力的來源與房價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可見住房成本已從生活成本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大重要因素。如何控制房價,使真正有購房需求的人,和想留下工作的年輕人容易買房,或低成本得解決住房問題成為減輕壓力的主要解決方法。
(三)對本科在校大學生的調查
調查發現,在解決畢業后的住房問題上,67%的大學生在傾向于“先租房后買房”,其占比遠遠大于“直接買房”或“只租房”等其他選項。而在被問到購房動機時,71.54%的人認為是“家庭與婚姻”,63.28%的人是在追求“主觀上的歸屬感”,44%的人是為了滿足“工作需求”,另有少數人考慮到了政府政策補貼及投資性等因素。(如表2所示)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剛畢業者來說,買房對大部分人來說并非剛性需求,但需要解決住房問題。從長期來看,對打算長期工作的人來說,買房極大可能成為剛需,因此大部分人選擇先租房后買房。選擇長租房或者直接買房的仍占少數。而調查人群不是購房投資者的主要對象。由此可見,如何保障剛畢業者的租房需求,并提高房屋質量,同時為長住的年輕人能夠享受一定的購房優惠,成為有效提升吸引力的方法。另外,購房的需求主要是家庭因素。由另一個角度也可發現,購房與否對于享受本地政策沒有明顯影響,即房屋并非是享受本地政策的決定因素。可見本地政策的普及和公平程度較高,這對于人才吸引有著積極作用。
而在畢業后就業城市選擇影響因素上,超過70%的在校大學生傾向于“職業發展機遇”與“收入水平”。而諸如“壓力指數”“房價水平”往往是考慮的第二批次,另有包括“生態環境”“地區特質”“生活娛樂”等不在主要考慮范圍內。(如表3所示)
從所有因素來看,調查對象對于個人發展機會和個人收入是最看重的,這說明其對未來的預期對就業地的選擇影響較大。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調查對象對于未來的預期可能存在偏差,這需要在人才吸引工作時加強對未來的規劃。所選城市的現狀也一定程度影響,家庭因素已不再是剛畢業時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從購房的促成因素來看,可能成為后期是否選擇長期留下的重要考慮因素。由于發達的交通,和區域間經濟活力大,地區特質和生活娛樂所影響已不再重要。通過篩選調查對象所在的城市,對在寧大學生與工作者進行獨立的分析研究。
三、改進建議
(一)城市應制定更加吸引人才的政策
1.優化住房政策,增強區分度。目前各大城市都爭相制定優惠的人才吸引政策,而其有大量相同點,為實現人才吸引力的進一步提高,應優化政策,從本文論述來看,給予住房優惠和購房補貼是關鍵,目前已有系統性的住房政策,如住房補貼,購房公積金等,但缺乏彈性,同一等級的人才享有同樣的優惠政策。應增強區分度,引入其他考核指標與購房優惠相結合,產生區分度是關鍵??蓽p少尋租行為的產生,降低政策成本。也可篩選出真實為城市發展有作用的人才。
2.公共服務均等化。其他配套政策的完善和落實,也影響著人才吸引能力。本文論述了其他因素對就業城市的人才吸引能力的影響,各因素也需要相應的補充政策。大城市普遍擁有較好得社會服務和公共資源,公共資源的使用和公共服務的獲得應該實現權利均等化,使人才具有良好的生活保障,盡量減少由于戶籍制度或房屋有無帶來的公共資源使用的不平等化,使得公共資源的使用能夠真正“按才分配”。
3.加強政策宣傳。目前就業者與待就業者對人才吸引政策了解普遍不足。應加強宣傳,使年輕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接收更多的人才吸引政策相關信息,應成為人才吸引工作的同步工作。
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如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解決城市內部交通設施的問題,方便出行,更是需要加強區域間的交通聯系,緩解異地帶來的距離感而減少對人的心理層面的負面影響。
(二)學生應了解各城市的政策并結合自身發展需要
1.搜集就業政策信息并分析。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收集更多的城市的就業信息,對主要城市進行分析,對自己理想城市的就業政策進行了解,對就業后的發展前景有深入認識。
2.分析自身個性,職業需要,家庭因素。考慮就業地時從自身多方面對城市進行比較選擇。如就業的平均薪酬,城市對于就業專業的需求程度、重視程度,專業就業的飽和度等。關于城市的人文素養,提倡精神也要有一定的涉獵,選擇適合自己節奏的城市及城市。及時調整未來預期符合現實需要。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調查對象對于未來的預期可能存在偏差,這需要在自身在及時調整未來預期,使符合現實。
(三)高校應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與經驗傳授
1.就業指導重視政策宣傳。高校的就業指導是重要環節,高校迫切需要保證指導內容的現實性,從已有政策出發,基于已有的就業價值觀的分析,深入分析不同政策對不同就業對象有何利弊,使就業指導落實于實際。
2.加強往屆學生經驗交流與傳授。學生自己了解到的就業相關信息大多來自網絡,不僅不夠全面,其真實性也有待考察。與同專業,或者理想職業的就業人員建立聯系,進行交流溝通必不可少。與前輩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對于城市或者城市的就業環境、就業壓力等有足夠的了解。與此同時聆聽前輩在就業選擇上的經驗教訓也可以使學生就業城市選擇更加理性。找到真正適合專業、適合自己。適合發展的城市進行就業。
四、結語
本論文從就業地選擇因素角度出發,分析了目前就業地選擇的主要特點,也針對特點分析了如何改善人才吸引能力。但本文分析仍缺少針對性,后續研究應結合具體城市具體政策,對各因素深入分析,得出更有現實意義結論。
(作者單位為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學院挑戰杯競賽支持項目,項目編號:TZ20180016。]
參考文獻
[1] 孫藝萌.“90后”大學生就業觀的特點與優化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2018(12):106-108.
[2] 楊英英.協調發展理念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J].才智,2018
(35):60+62.
[3] 龐德忠.淺談城市在吸引人才中可實行的住房調控政策[J].時代金融,2018(29):15-16.
[4] 陳春潮,齊婉寧.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影響因素調查——以南京高校學生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8(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