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十年來,中國旅游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對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相應增加,縱觀我國旅游教育目前的狀況,大多教師傾向理論教學,而對于實踐環節重視不夠,教學效果不明顯。本文試圖以旅游營銷與策劃這門課程為例,以兩屆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進行研究,簡要分析該門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對策,培養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旅游人才。
關鍵詞 旅游營銷與策劃 實踐 教學改革 改革對策
一、引言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人才缺口日益明顯,只有具備高素質、高職業技能的旅游人才才能夠滿足旅游者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本文以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為例,以兩屆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進行研究。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1]社會科學研究必須立足實踐,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也應該在以實踐為基礎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改革。
二、《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的認識
《旅游營銷與策劃》是營銷與策劃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基于旅游市場營銷實踐過程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課程。本課程是在學習了市場營銷、商務策劃等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該課程設計了4個學習情境,通過完成四個學習情境布置的任務,強化學生們營銷與策劃的意識,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旅游營銷與策劃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旅游營銷職業能力,靈活運用各種旅游營銷策略及技能,幫助旅游企業實現目標。
三、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傳統教學與職業崗位實際相脫離。旅游營銷與策劃也不例外。理論課時安排太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就差,實踐環節過多,學生又會偏失方向。本研究從旅游營銷與策劃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該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與措施。
(一)課程教學偏重于理論講授
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已經開設了兩屆,還是以教師主講、學生接收的理論式教學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學習旅游市場環境、營銷與策劃戰略等基本理論知識,也能鍛煉一定的基本技能,但是學生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等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忽視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性,高考入學分數不高,主觀能動性較差,培養出來的眼高手低的人才,也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
(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旅游營銷與策劃是一門實踐要求較強的課程,就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操作,由于這門課程是開設在第五個學期,只有40個課時,實踐操作課時僅8課時,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鍛煉動手能力的需求。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理論知識,模擬制作一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營銷與策劃的方案,但是面對一個真實的景區,需要他們提出應用性的建議,就會顯得蒼白無力。造成這一問題不僅是因為實踐課時的分配,也是因為實踐課時太少,導致教師對實踐環節不重視,教學大綱制定不具體,教學實踐資料準備不充分,這些都影響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三)校內實訓實驗場所配備欠缺
旅游營銷與策劃是一門文科性質的課程,如果是在以旅游專業為主導或者在偏文科性質的高職院校,領導可能會重視校內實驗場所的配備,但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就算外部環境對于旅游人才的需求較大,相對的也不受到重視,校內沒有專門的給旅游營銷與策劃做實訓的實驗室。學生只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傳統的講授教室內進行模擬演練,大大降低了實訓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效果。
(四)校外實踐教學活動難以開展
校內實踐環節的欠缺,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差,沒有企業愿意接待這樣狀態的學生實習,就算與學校有合作的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能夠接收的學生數量也是有限的,且只會接收綜合表現優秀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校外實踐活動難以開展,這種現狀的存在,進一步降低了實訓環節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鍛煉,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基于實踐的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旅游營銷與策劃教學應該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學中做,做中學”重視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重要性,在以實踐為基礎的指導下探索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教學的改革。[2]
(一)讓學生正確認識旅游營銷與策劃課程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國外的旅游市場都存在很大的旅游人才缺口,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機會,要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端正學習的態度,摒棄處于在校最后一個學習期的飄忽不定的心態,靜下心來努力學好這門課程,為自己的就業增加籌碼。
(二)使用多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為了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建議在保留理論講授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以下高效的教學方法。
第一,小組討論教學法。這門課程特別建議采用小組討論教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由組建小組,4~5人一組。教師在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點與難點問題,提出思考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者針對難度比較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去共同完成。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強化了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職業素養。
第二,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3]例如針對旅游市場需求調研,可以給學生布置設計問卷的任務。學生針對這個任務,首先要展開討論,并思考如何去完成這個任務,如何分工,如何解決問題,哪些問題是以前已經遇到過,可以有經驗參考的,有理論作支撐,哪些是新問題,新問題是否可以通過實踐來進行解決等等,新問題就涉及新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既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又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以致用,更是鍛煉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是通過教師提供適合教學內容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依據所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邊學邊練,從而得出結論。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和探索,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認知的過程,而且能夠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建議本門課程在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應該采用學校所在的重慶市旅游相關案例,增加學生的真實感,且需要提供時間較近的案例,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旅游這個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三)加大校內校外實踐教學的比重
建議將原來的8個課時的實踐,增加到15個課時,且制定出與理論教學內容相一致的實踐教學方案,建議學校積層面積極配建模擬旅游營銷實訓室;此外,由于校外實踐開展難度過大,建議與更多的旅游企業、旅行社、旅游景區等建立合作,分時段派遣不同的學生前往實習,希望通過校內模擬和校外實踐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
(四)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
強化崗位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提高其就業創業本領的重要“抓手”。因此,理應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多為學生在教學設計中,加入多種多樣的技能競賽,如:旅游目的地LOGO設計、旅游線路設計、旅游產品銷售等比賽,并選拔優秀的學生參加行業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
五、結語
旅游營銷與策劃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在經歷了兩屆教學的實踐下進行的,課程教學要改革,需要有實踐經驗作支持,也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改革的成效。希望這門課程,憑借實踐指導下進行的教學改革,能夠避免以往教學帶來的弊端,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適應現代旅游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為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汪良(1984—),女,四川射洪人,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2017級MTA碩士研究生在讀,助教,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規劃與管理。]
參考文獻
[1] 任瑞羾.對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一點思考[J].貴州政協報,2015(3).
[2] 蔣麗麗.從實踐中認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J].考試周刊,2016(8).
[3] 邢瑞.巧用任務驅動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