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月
【摘要】作業設計形式應多樣化,提高作業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層次性,提高學習效率;內容應緊密聯系生活,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課外作業中解脫出來,實現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和個性化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外作業 批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30-02
一、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作業設計的原則即是作業優化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并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1.作業設計的主體性原則。主體性,是人們作為對象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征,是主體在作用于客體的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能動性。數學作業設計的主體性中要突出作業設計從學生的已有教育經驗及身心發展水平的基礎出發構建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作業能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2.作業設計差異性原則。在數學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身的個性特點,因受智力因素,興趣愛好,身心發展差異等影響因素的干擾,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會大不相同,在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性的基礎上,要求教育必須堅持因材施教。
3.作業設計靈活性原則。靈活性即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實現原則所必需、許可的各種具體形式、方法和步驟。數學作業設計的靈活性即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合理而科學的設計數學作業,增加作業形式的可選擇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并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設計的類型單一。目前數學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作業還缺乏深刻的認識,設計的作業類型是以試卷、習題等書面作業為主,形式多樣的探索性、開放性、操作性的作業還不能夠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教師在作業設計中不但要考慮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還要考慮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學到的方式方法的培養。
2.數學作業批改刻板。數學作業批改不僅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幫助學生掃除知識盲點,修正錯誤的必要途徑。學生是否掌握課堂教學內容,課后作業特別是書面作業的批改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教師通過批改作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如果方法處理不當,批改作業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反映出來的是教師在作業設計中缺乏這方面的考慮,在這種設計評價方式結果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全攬了批改作業的任務后,工作量加大無暇空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研究和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數學作業的批改可以增加批改的主體,采用面批、學生互批或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批等多種形式。
3.作業批改評語使用少。大部分教師批改作業是標記對錯符號,而少伴有偶爾的提示、評語等。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很多教師是都是對的地方打勾,錯的地方畫叉。或者是打個評語“很好”、“真棒”“棒棒的”等詞,而且常年來不怎么改變。
三、改善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策略
作為教師而言,筆者認為只有是在設計作業時想到學生的學習需求,感興趣的點,以及各種學生發展中所要求的能力融入到數學作業中,作業才真正為學生服務。
1.作業設計形式多樣化。當前的教育受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學生采用的也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作業的形式往往也是比較單一,作業內容枯燥無味,采用機械式的重復率高的學習方法,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忽視了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而不是單一層面上知識的獲得主體。因此,在數學作業形式上要求多樣化,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對其所學知識的興趣,化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同一個知識點,提高知識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2.設計圖形結合作業,幫助學生概念理解。圖形結合類題目是把數與形相結合,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還很低,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把數學知識融合在圖形中,不但把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水平,且把抽象的數學概念,難以形容的語言與直觀的幾何數量關系、位置關系等結合起來,使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在數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數學思維方法,特別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思維具體化與抽象化轉化的發展過程,運用簡單的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作業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一種數學意義上的學習活動,作業內容緊密聯系生活,能使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維的發展都有所提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所以,教師設計為學生設計作業時,更多的要考慮數學作業的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化的信息在作業中的展現,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時刻是與數學聯系在一起的,同樣的,數學中也無時無刻的包含著生活的意味。
參考文獻:
[1]毛志偉.初中生數學作業批改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