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玲
摘 要:隨著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質量迫切需要,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作為一種既能產生經濟效益又能保護生態環境的高效農業技術,成了我國農業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大突破。
關鍵詞:秸稈機械化;現代農業;高效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江蘇省為了提高廣大農民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的積極性,更是將還田補助每畝金額從10元提高到25元。這項惠民惠農補貼項目延續近十年,在這十年中,各地的補貼對象都有所不同,也產生一些意見紛爭,到底是補給機手好呢?還是補給農戶好呢?引起本人的探索和思考。
一開始,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是彌補作業成本的支出,讓農民真正受益得惠。但是政策實施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像大馬力拖拉機、秸稈還田機、打捆機、帶切碎裝置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具,農機合作社等組織,農機手等人力資源,都是必須考慮在內的重要成分。2009年推廣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試點,將補貼對象定為普通農民時,項目沒有執行成功。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農機具數量相當匱乏,2010年整個射陽縣享受購置補貼大馬力拖拉機共402臺,秸稈還田機381臺,而且農機手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不愿意投入資金,部分農民對秸稈機械化還田的積極作用和秸稈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意識不強,積極參與秸稈機械化還田的主動性、自覺性不高,導致項目無法順利實施。故而在制定實施辦法的最初,確定了四種補助對象,即農機手、農機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
首先毫不夸張的講,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項目最初的“大功臣”是農機合作社。“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铦則割不深”,只有確保充足數量的農機具,才能滿足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實施要求。當補助對象為農機合作社時,農戶購機熱情高漲,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到2015年射陽縣整個農機具總量已達到全市前列,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而且農機合作社提供“訂單式”、“一站式”“一條龍”服務,能夠較好的按照作業路線技術標準實施,保證了秸稈機械化還田的質量。
其次從業務角度考慮,補助對象為農機手時,還是有許多優勢的,一方面農機手文化層次相對而言普遍略高于農民群眾,易于理解和接受補貼政策,便于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農機手作為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的直接主體,更容易按照省市縣文件規定的作業技術路線標準操作。同時,從行政角度出發,農機手數量遠少于農民,農機手比普通群眾易于管理,對農機安全監理的農機辦證、上牌等有很大幫助。
幾年下來,經過農機購置補貼、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和機庫項目等政策激勵,全縣農機合作社由31家發展到201家,農機服務組織從業人員由1520人發展到3026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高速發展,射陽縣秸稈還田率從2010年的15.34%發展到2016年的96.5%。這可喜的成績背后引發著深深的擔憂,這驚人的數據表明,射陽縣稻麥秸稈基本全部還田。項目實施需要資金的支撐。一般情況下,如果除去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地方財政充裕,可配套資金,做到應補盡補,惠農政策發揮效應達到理想狀態。但是當省級財政補助資金有限,地方財政緊缺,無法配套補助,做不到應補盡補時,各項矛盾凸顯出來。
農機合作社裂變擴張,但不乏存在僵尸合作社,空殼合作社,甚至是為了享受補助政策而迅速成立的合作社,如果讓這些合作社鉆了補貼政策的縫隙,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面,農機手在幫助農民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時,已經收取一定的費用,同時又享受政策補貼,而相對于普通群眾來說,不僅沒有享受到政策優惠,還要自己掏錢參與秸稈機械化還田的作業。雖然文件明確規定,補助對象為農機手時,農機手享受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后要讓利于民,這個“讓利于民”是指在當地作業市場價格基礎上扣除財政作業補助金額。但是市場收費標準不定,加之農村固有的鄰里鄉親,沾親帶故,收費本就不統一,讓多少利農機手才愿意?讓多少利農民才滿意?
2016年射陽為了有利于項目實施實際操作,進一步規范秸稈還田作業補貼發放工作的開展,避免重報、漏報、錯報等現象的發生,明確將補貼對象定為實際種植農戶。嚴格按照“誰還田,誰受益”、“誰還田,補給誰”的原則,雖然有少部分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戶感到不滿,但是廣大農民群眾呼聲很高。因為從種植稻麥兩季為主的、參與實施秸稈還田作業的范圍來看,實際種植戶為補助對象,數量非常龐大,而且農民基本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將補貼項目趨向普惠制發展,群眾滿意度非常高。
綜上所述,不管明確哪一類人員為補助對象,都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果地方財政充裕,做到應補盡補。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高,農機人才濟濟,那么不管哪一類補助對象,都可以享受到政策優惠。但是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財政吃緊,農機具數量達不到作業面積實施要求,就不能一概而論。要充分利用秸稈機械化還田項目載體,項目向農機手、農機合作組織傾斜,調動機工購機積極性,推動當地農機化水平向上發展,扎實有效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將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政策效應發揮到最大。
結語:潔凈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向往和追求。秸稈機械化還田是一項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藍天沃土”工程,與我們每一位公民息息相關,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積極參與,只有群眾滿意,才能將工作做好,工作做好,才能達到政策最初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屠先志.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在秸稈還田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2):156.
[2]錢鋒.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探析[J].智庫時代,2018(50):144+148.
[3]姚學錦.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推廣初探[J].南方農機,2018,49(21):45.
[4]江農.抓好秸稈還田技術推廣 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J].當代農機,2018(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