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楠
摘要:孟子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提出過許多重要的思想,兩千年來不斷給人以啟迪。孟子提出“性善”“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分析他的教育思想對于特殊教育教師在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孟子;教育思想;特殊教育教師
一、孟子的教育理念
(一)推崇關于道德的教育
孟子首次提出“性善論”,即一切道德善念如:仁義禮智信等這些善念都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不受任何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泵献訌娬{了人天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為后來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體現了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可教育與可塑造的良好品德,為之后接受教育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與此同時,孟子用人的四肢作為比喻,充分展現了仁義禮智四種善念的真正內涵即:“惻隱之心,人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泵献訉ⅰ皭烹[、羞惡、辭讓、是非”為“四端”像人的四肢。這些善良的舉止是人人皆而有之,要通過道德教育發展這些美好的品行,不讓這些善良的、美好的德行消失。讓道德教育這些本性純良的人成為儒家推崇的真正的君子。可見,道德教育是極其的重要,通過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保持本心的純善、保持平常心、鍛煉意志等,成為更優秀的人。
(二)主張淵博知識的教育
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币馑际钦f學習要更有深度和廣度而后詳細地闡述,以便更輕松的理解和吸收。同時,孟子認為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優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修養才有資格教書育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需要秉承著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淵博的知識不僅是指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追求其相關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融會貫通的全方位的理解和分析,從而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維框架。通過反思教學,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構架,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識課堂。層層遞進地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力求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做到盡善盡美。用淵博的知識教育去感染學生,去培育學生,去提高學生,做一名合格的知識深厚的教師。
(三)利用周圍環境的教育
《孟子:告子上》:“有言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之可以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泵献佑盟鲃拥姆较蜃霰扔鳎磉_了水流會因為地勢的高低而改變其流動的方向。借此表達了人也會因外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靶韵嘟曄噙h”就是最好的闡釋。一個先天條件非常優越的人不經過后天的良好教育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失去先天的才能,最終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一個先天條件不是很充分的人通過后天良好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加之周圍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也會使其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孟子所說的外界及周圍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二、孟子的教學原則
(一)堅持以身垂范的教學原則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奔啊睹献樱弘x婁下》:“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孟子認為國家的治理和教師的教學有其相似之處,對于治理國家如果統治者做到仁、義、正,那么百姓就會品行良好,國家就會安定富強;對于教師教學如果教師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那么學生也會虛心向老師求教,品行善良,努力學習。所以,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做到身體力行的為學生做出好榜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二)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誠德者,有達材者,有答問者,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 之所以教也。”孟子表達了五種教育方式即:需要像雨滋潤慢慢教育的人;需要培養誠信道德的人;需要發展才能成為有用之人;需要回答疑問的人和私自學習者。孟子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各種各樣的學生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首先尊重了學生之間所固有的差異性,又對其進行個別化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既表現了教育的普遍性規律,又尊重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教師促進學生的個性及特長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教育的公平。
(三)踐行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
《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本咏虒e人,就如射箭手教人射箭一樣只是做出動作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用射箭為喻,暗示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去學習,去完成任務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記模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輔助角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幫助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耐心地對學生開發、啟迪,促進學生積極地、獨立地、大膽地思考和想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學習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三、孟子教育思想對特教教師的啟示
(一)秉承道德教育做到以身垂范
每個特殊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特殊教育教師應該確信特殊學生也都是可以教育的,亦可以成人、成才。特教教師要重視對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教育,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以德為先,從而實現“明人倫”的教育教學目的。特教教師面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能夠做到躬親示范。所有特殊教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一言一行做到以身垂范。特教教師德行素養對特殊學生學習動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他們更加傾向于向老師學習,更信任老師,更愿意與老師溝通和交流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所以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規范的言行舉止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積極地、循序漸進地、循循善誘地、潛移默化地引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時時刻刻的、真正地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二)運用知識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的知識技能,這不僅包括專業的學科知識,還要加強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方面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實現更好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進行更完善的教學和輔導。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是具有差異性的,特殊學生也不例外。特教教師首先要積極主動的了解特殊學生,通過細心地觀察、耐心地詢問等方法搜集其信息,做出分析后發現特殊學生身上的優點及潛能,對其進行引導和開發,有針對性地對其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在實施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遵循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原則,把握好量與度,尊重特殊學生的差異性。教學要有具體針對性,特教教師針對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性格的不同、認知水平的差異、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的個別差異相應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激發他們的自身潛能與學習興趣,達到揚長避短、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環境教育實現啟發誘導
情景教學法為特殊教育教師借助環境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特教教師要明晰周圍環境對教育特殊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能力及自身發展具有很強的重要性。要創新的形式利用好環境對特殊兒童加以引導和教育。特殊教育教師利用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通過情景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發展特殊學生,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除此之外,要在對特殊學生教學的過程中利用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特教教師要善于把握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連接,讓特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良好教學效果。運用民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啟發誘導的過程中發現特殊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滿足其對知識訴求。
參考文獻:
[1]楊傳召,趙敏俐.孟子武德思想及其現代價值[J].齊魯學刊,2018(06):18-23.
[2]胡玥.《孟子》教育思想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邱舉標.融合教育視角下廣州市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導刊,2018(10):31-35.
[4]陳潔.復合型卓越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8(2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