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偉
【摘要】核心素養回答了當前教育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可以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去落實教育教學工作的著重點。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因不屬于國家統一課標指導下的學科,多年來形成的主要特征是德育重點,科技或藝術為載體,如果從核心素養視野下分析,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具有德育為基礎、學科素養兼顧、服務社會的實踐性強等優勢,同時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活動還需要在內容系統性、設計整體性等方面有所改進。
【關鍵詞】核心素養 生態道德 教育實踐
一、對核心素養理念的概括性認識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人文底蘊、科學精神作為文化基礎,學會學習、健康生活促進自主發展,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進行社會參與形成的3個方面、六大素養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義,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根據這一總體框架,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細化。
二、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案例簡介
國內諸多機構都進行過相似的生態道德教育實踐,其中西城科技館建設的“善水”“清風”“凈土”“樂食”是非常典型的生態道德教育課程案例。
“善水行動”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2008年開始的一項多年堅持的特色水環境教育活動。科技館教師依托科技館平臺帶動作用,與社會資源開展廣泛合作,一同開展水環境教育的活動組織、資源開發、教師培訓等一系列工作。2010年出版《水知識讀本》共四冊(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2012年出版《小水滴漫游記》動畫,并當選廣電總局第二屆50種優秀音像出版物推薦。2012年組織開展“善水行動”,北京市共6所中小學參與,舉辦水主題環保劇表演、探訪京城的水、參觀節水場館、進行水環境考察夏令營等活動。2014年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開展“愛水一課堂”系列活動。編寫《愛水一課堂教案集》,開展“愛水一課堂”教師培訓,北京市30余所中小學教師參加。2014年與中華慈善基金會合作,共同開展“昆侖山水教室”活動。環保組教師親赴四川雅安地震災區,為當地師生進行示范課展示,受到廣泛好評。多年來,“善水行動”鏈接了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中國兒童中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華慈善基金會、北京市各中小學,一起參與到水環境教育中,形成了“高處著眼,小處著手,建立同盟,全面發展”的工作特色。
凈土世界(西城區青少年科學技術館)“凈土世界”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2012年開始設立的土壤教育活動,意在引導青少年關注土壤環境,了解土壤知識,踐行保護行動。“凈土世界”的主題緊跟社會熱點問題,同時也是城市居民的關注冷門,一冷一熱凸顯了本主題的必要性與價值。2012年組織小學土壤環境小組深入社區,小組成員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指導社區居民制作土壤堆肥瓶。2014年出版書籍《地下世界科學家——探索巖石與土壤》。這是一本青少年土壤環境教育讀本,從環境、地質、地理、化學、生物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巖石與土壤,注重實踐活動與參與式活動的應用。2015年在小學開設土壤社團,與校內教師聯合組織,社團下設四個活動組,每周各進行一次活動。2014~2015年連續兩年組織伊春地質考察夏令營,近50名學生參與。考察包括巖石、土壤、森林生態等項目。活動方案獲得北京市青少年創新大賽教師項目活動方案類一等獎。
三、核心素養視野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的課程優勢分析
人文底蘊、科學精神作為文化基礎方面來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課程在節水、愛水、珍惜土壤資源方面做了很多活動設計。水和土壤資源的破壞和再生過程蘊含了很多科學精神的培育。
學會學習、健康生活促進自主發展方面來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課程在團隊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節水、護水、保護土壤資源方面都有內容涉及。
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進行社會參與方面來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課程在積極宣傳、落實行動、用孩子自己的力量去改良環境都做了很多嘗試。
從核心素養視野下生態道德教育課程的最大優勢在于課程本身就是指向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為教育目標。生態道德教育活動的教育性、問題真實性、行動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四、核心素養視野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的課程發展建議
目前來看,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課程資源還是數量少、系統性不夠,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是真實、能拉近兒童的問題,是結合了人文和科學的問題,可以看到科技改變生活,也能夠看到文化決定未來。
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課程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設計出不同教育重點的課程內容,也可以按照專業特點開發出系列資源包來,總之,是立體、綜合的學習資源,對于每個學生可以抽取用之,通過集體學習、個人學習,達成促進生態道德素養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霍雨佳,丁道勇.生態道德教育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環境教育基地教學活動方案匯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3]楊麗.現代課程思想教學改革與評價問題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4]崔向紅.新世紀的北京校外教育.光明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