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最重要的基礎學科,而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綜合素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現狀入手,主要闡述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旨在探索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
小學語文教師不夠重視朗讀教學
在當前的語文學習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存在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認為成績以外的其他均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成績提升上來就是王道,因此很不重視對成績的提高沒有明確作用的朗讀教學。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時間不夠充足
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朗讀教學的不重視,導致了小學生朗讀時間的嚴重不足。絕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朗讀的安排也僅僅只是形式主義,往往都是朗讀的形式大于朗讀的效果,對于朗讀的時間安排上一般都是將課前五分鐘作為學生的朗讀時間,顯而易見這是遠遠不夠的。
(三) 小學生不具備扎實的朗讀基本功,缺乏朗讀自信
當前,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基本功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已然成了朗讀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問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只要將文章正確的使用普通話并完整的讀下來就算是朗讀,而絕大多數的學生也認為熟練地朗讀就是運用很快的語速、毫不停頓的將文章用“一口氣”讀下來,實際上這樣的朗讀方式是十分不正確的,甚至會阻礙學生的語文水平的提升。而正確的朗讀應該是大聲地、清晰地將文章富有感情的朗誦出來,只有正確的朗讀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不夠重視,因此小學生的朗讀時間嚴重不足,甚至出現了形式大于效果的現象。也有一些教師將過多的關注力放在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對其他學生的朗讀現狀不夠了解,導致學生缺少朗讀的機會從而喪失了朗讀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過于低下。由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還存在著朗讀目的不明確的現象,導致了小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偏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朗讀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小學生記憶文章的內容并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以促進小學生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 提升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
小學生的學習的深度是由教師的關注程度所影響的。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提升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自身的示范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超高的朗讀能力,做到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通過學生模仿自己的語音語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 改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及成長經歷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的發展情況與自身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個學生在朗讀能力上也是參差不齊的,這種現象導致了學生對朗讀十分不感興趣。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改善語文教學的方法,充分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與自身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朗讀聯系。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按照人數分為幾個小組,并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按照“要富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且同一小組的成員的朗讀聲音要整齊”等要求進行小組互評,最終決出優勝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同時促進了學生朗讀興趣的提升,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比如,在學習《翠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描繪此篇文章中所提及的相關景色,或者是播放翠鳥的畫面,與此同時組織學生們對《翠鳥》這篇文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朗讀興趣變得愈來愈濃厚,還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詞語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可以在課上的時間對其進行培養,課后的時間也要充分地利用起來。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以作業的形式為學生安排親子朗讀計劃,要求學生至少要選擇一本課外讀物進行朗讀,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富有感情的進行朗讀,與此同時要求家長對其進行陪同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同時監督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在課上的時候語文教師可在班級內組織進行朗讀表演,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 加強小學生朗讀的基本功
朗讀首先需要小學生具備足夠的識字量,其次是與語文素養和普通話能力水平相結合,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小學生在朗讀基本功上的練習。而提高朗讀的基本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流暢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朗讀機會,要求學生多讀多練,使學生在勤讀苦練的過程中增強朗讀的熟練程度。例如,在早自習的時間進行晨讀活動,通過朗讀增加呼吸頻率、擴大呼吸量,從而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在培養朗讀能力的同時為一天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 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小學生的朗讀樂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只有小學生對朗讀具有一定的興趣才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師要求的任務,甚至主動的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小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小動物過冬》這篇文章的朗讀教學時,可以通過PPT為學生們展示小動物的圖片和動畫,比如在講到“小狗畫梅花”這個句子的時候,就給學生們演示下小狗的爪子在雪地上印下的痕跡,與此同時再給同學們看一下梅花的圖片,讓學生們更生動更形象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朗讀的教學活動之中,并富有感情的朗讀所學習的文章。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教學的作用,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小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通過朗讀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賀靜靜.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8(4):52.
作者簡介:
葉秀梅,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關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