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題情境教學是根據相應的教學主題設定情境,利用一定的活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新型方法,受到很多老師的認可,并被采用。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和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可是實際教學中會有一些問題,有關老師要進行不斷解決和完善。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情境教學法
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入進行,主題情境教學法被很多思想品德課程老師經常性的應用。新的課程標準設置了很多活動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教學情境和各種體驗,掌握基本知識,同時促進學生的合作互助、分析研究和開拓創新等能力的提高。
一、 主題情境活動設計要新穎
在主題活動的設計前,老師必須分析課程標準,根據教學目的查詢信息資料,有效組織活動。
(一)
設計活動要具有時代性
主題活動符合時代氣息,才可以增加活動課程的時效性。比如,學習《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時,播放了幾組畫面:科研場所的工作情境;小區廣場的晨練、晨讀;游戲廳的征戰現場。老師設計的主題活動是細致觀看和分析研究這幾組畫面,有哪些感想?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設置組長、發言人、記錄員,把活動分析結果進行詳細記錄。這樣的活動有學生非常熟悉的網絡游戲、每天看到的活動場所、也有向往的科研基地,有效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又能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二) 設計活動要具有整體性
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活動要求精選,是完整的故事或事件,能貫穿整個教學課堂。比如,學習“學會拒絕”時,可以選擇一個案例,整節課圍繞這個案例展開,讓學生學會拒絕不良誘惑。比如,可以以一名中學生對游戲的好奇吸引,從開始的去看看,到同學的勸說玩幾次,到聽老師父母的規勸離開,最后考上理想大學。老師應用多媒體在課程的不斷學習中播放各個畫面,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體會到畫面中學生的心理、網吧老板的引誘、同學的誘惑,同時也體會到家長老師的關愛和關心。整個教學課堂在不斷變化活動場所和故事中結束,學生明白了要拒絕不良誘惑和不良習慣,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 設計活動要結合學生實際和具有挑戰性
活動設計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及興趣特點相符合,能夠真正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斗志。比如,學習《自我新期待》時,老師設計的活動是讓學生觀看一場野外訓練,其中會遇到各種環境和困難,學生把自己當作參加野外訓練的一員,考慮對各種困難怎么處理,并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法和措施都寫到本上,在班級分享,學生可以參考自己旅游、爬山或其他野外活動的經驗進行,學生非常興奮,提出了各種方法和方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同時真的提升了自我。
二、 主題情境活動過程要有秩序
(一) 精心備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前要精心備課,要對教材和學習方法仔細研究,更要利用網絡和其他資源搜尋相應的資料信息,結合教學情況精心制作活動課件和導學案。同時必須仔細分析學生的問題,哪些能利用自主學習解決,哪些要經過合作研究解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主題活動設計、活動節奏的把握等都要詳細分析和確定。主題活動可以應用多種形式,但是必須有條理、有秩序。教師備課的質量決定課堂活動的效果。
(二) 活動中關注每個學生
情境教學中,老師會應用各種不同的形式,比如海報、視頻、表演等,以便于有效理解教學主題和內容,但是在活動過程中要對所有學生都關注,對學生的問題和要求認真對待和解答。有的老師不喜歡學生多問,好像學生在搗亂,其實是其思維思想的開發,他真正學習和思考了,才會有問題發現。比如,在學習“自信自強的人”章節時,老師展示了要相互尊重的畫面,有的學生提出“如果他不講理,怎么辦?”老師沒有立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微笑著對這名學生說“這個問題非常好。”然后對全班學生“今天我們的作業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收集資料,明天一起討論。”學生很開心,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思考的機會。
三、 主題情境教學活動結束后要反思
活動結束后,老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概括、總結,同時要提出鼓勵和建議。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和下次課的期待。老師要對課程活動進行反思,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課程留有遺憾或缺陷不是壞事,但是要發現這些問題,并能尋找相應的方法進行解決。不斷的進行總結、反思和提出問題,再進行不斷的解決,會增加經驗和使經驗升華,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也會促進不斷地創新和開拓,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有效應用,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體驗機會,增強了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實際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合理應用這個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能力和思想品格。
參考文獻:
[1]吳靜.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探究[J].情感讀本,2017(27):20.
[2]夏薇薇.主線式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7(30):10.
作者簡介:
關松云,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