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素養為本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知識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實際教學需求。新課改提出:在當前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生活與自身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學生已學知識與未學知識之間構架橋梁。在此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不僅可有效落實新課改要求,還可有效簡化化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實現自主學習,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情境;高中化學
化學學科是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將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簡單介紹。同時,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部分,大都是局限于課本知識,不能認識到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導致很多學生出現了會學不會用的尷尬局面。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實際學習經驗以及個人能力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創設教學情境,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
課堂引入生活化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大都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單獨為學生講述課本知識。此種教學方式單一性較強,極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即使教師已經做好充足的講解準備,可是最終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自身教學理念,認識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將化學教學生活化,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完成化學課堂引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化學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進而更好的激發其學習欲望。
比如在必修二《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化學現象作為課堂引入:金屬生銹、牛奶變質、食物腐爛等等,并讓學生觀察這些化學變化的整體過程,分析各個化學反應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學生在經過觀察思考后很快就可以得到結論:不同反應的反應速度各不相同。而后教師可以引入“反應速率”這一概念,讓學生自由結組討論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諸多因素。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有效激發,更為深入的投入到了化學學習中,進而更好地提升化學教學效果。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實踐是理論的來源,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由此可見,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大都將解題技巧作為教學重點,認識不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做多種多樣的化學題,導致學生喪失了化學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師教學模式過于呆板化、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致使學生的化學成績一落再落,最終形成人才的流失。在此種背景下,教師應當實時創新自身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將其所學化學知識應用至生活問題中,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比如,在“酯化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聯系。比如在炒菜時,人們常常會加醋和酒來提香;在喝醉時,很多人會選擇喝醋來解酒等等,這里都是運用乙醇與醋酸的反應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實例,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有效指導,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化學方程式。這樣不僅可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知識應用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點,做到一舉兩得。高中化學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聯系對于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應用。
三、
課堂實驗生活化
對比初中化學而言,高中化學的化學概念較為瑣碎,且化學實驗相對較多。通過有效的化學實驗不僅可有效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可有效實現學生化學知識點的有效鞏固,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化學成果。在高中化學中,教師應當將課堂知識與化學實驗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化學學習素材。除此之外,在化學實驗中,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拓展教學內容,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比如在“鈉在不同氧氣濃度下的燃燒”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控制變量法完成探究,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總結知識點,并分析實驗注意事項,進而有效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化學實驗,并在化學實驗結束后總結出正確結論,最后,教師應當讓學生以當前實驗結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完成創新。在實驗完成后,教師可以再次拋出問題:“鈉和鐵兩種金屬,誰更活潑?”這樣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知識點的有效串聯,可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網絡結構。
四、
課后習題生活化
習題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應當加大對習題的重視力度,幫助學生在習題中實現知識鞏固,完善自身學習結構,進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學習反思,提升其學習效率。在設計作業習題時,教師應當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習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習題中的樂趣,進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比如在“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的生成”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觀察實驗中不同化合價的鐵離子變化。在作業布置完成后,一些學生設計了蘋果汁實驗。學生通過課下查閱資料發現,蘋果中富含大量的鞣酸,空氣會將蘋果汁中的二價鐵離子進行氧化,使其成為三價鐵離子,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喝的蘋果汁大都是綠色,之所以出現此種現象,是因為其中加入了維生素C(還原劑)。在學生了解到這些內容后,再開展試驗就顯得容易多了。此種方式可有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使學生在思考、探索中發散思維,提升其學習能力。
總之,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恰當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肖華軍.高中化學微課導入方式[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4):55.
[2]楊靈娜.論如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17.
[3]劉金俠.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8,5(28):345-346.
作者簡介:
楊紅英,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長汀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