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紅
【摘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為了克服教學低效化問題,愈發重視核心素養理念的滲透與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關鍵素養與重要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本身就是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提高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部編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探討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還要指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有效的對話。而要提高這一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可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加強閱讀教學的優化與改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概述
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理念已經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而學科不同,核心素養的內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就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而言,涵括了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等等。這些語文核心素養體現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掌握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素養,教師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隨著近些年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面臨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要學會對自身的教學實踐行為進行反思,進而尋找可以推進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迎合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關鍵素養與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
隨著核心素養的滲透與發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理念的融合已經呈現出比較成熟的發展狀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依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首先,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沒能準確把握好新時期的閱讀教學目標,其教學模式不夠靈活生動化,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相適應,閱讀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性不足。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還會限制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次,教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卻又在某種意義上疏忽了新課改的要求。比如新課改倡導學生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過程中自身的指導作用。最后,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教師沒有讓學生積累足夠的閱讀量,很難達到閱讀質變的目的,也就很難讓學生獲得快速的、健康的發展。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實際上,閱讀教學的本質并非是技能訓練,而是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本內容,并從中獲取有效的知識信息。但是當前語文教師卻疏忽了這一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還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并在一定的語境之下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這篇文章具有比較明顯的韻文形式,采用了比喻手法、擬人手法等等,對蒲公英、蒼耳和豌豆等不同植物傳播種植的方法進行生動的描述。通過有情感地朗讀,學生可以走進比較生動活潑的文本學習氛圍中,讓學生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并接受一定的情感熏陶,同時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樂趣。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以讀促寫的作用下,既要積累更多的詞匯,又要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主動地建構語言知識結構,并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滲透下,要注重加強思維訓練,鍛煉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加強其思維鍛煉更加有必要性。他們正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要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就要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一匹出色的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引思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如:“爸爸”為什么要拾起一根又長又細的枝條,對“妹妹”說這是一匹出色的 馬?這體現了爸爸怎樣的教育智慧?文章中并沒有明確提及這一問題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留白的作用。這一留白藝術可以刺激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展開聯想,拓寬自身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增強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素養和創造能力
審美鑒賞素養和創造能力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能力,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這一素養能力的培養。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走進良好的氛圍中去感受其中的意境,讓學生從中發現美、鑒賞美,甚至是創造美。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彩虹》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放雨后彩虹的圖片或者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彩虹這一自然現象的美。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談一談彩虹究竟“美”在哪里。這個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鑒賞事物的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人工制造彩虹的活動。這一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其產生較濃的探究興趣。而學生在制造彩虹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和傳承素養
語文教材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培養其文化傳承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可以接受其中的文化熏陶,進而培養自身良好的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前就搜集好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相關資料,還可涵括多種類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容,如習俗、諺語、民間故事、民謠、古詩等等。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選擇一個傳統節日展開合作學習。比如有的學生選擇了元宵節,則可了解元宵節的起源、元宵節的故事、元宵節相關古詩、元宵節相關習俗等等,從而全面地了解元宵節,理解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為了增強學生的這一文化理解能力,教師還可讓學生選擇一些趣味的習俗活動,展現在課堂上。這既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和平臺,也讓這些文化滲透在學生的內心,使其主動接受其中的文化熏陶,促使其在以后付諸行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下去,甚至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低效化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關注的問題,而核心素養的引入可以為其提供很好的教育理念指導。若是要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則要求教師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仁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8.
[2]陳美貞.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4).
[3]張立霞.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華少年,2017(2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