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軍
【摘 要】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航天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航空器作為航空的重要生產工具,為確保航空運行的安全性提供了物質保障,航空維修與民航運行的安全性息息相關。因此,為了確保航空維修工作的安全性,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重視航空維修工作,及時發現航空維修工作中的安全隱患,有效地管理并控制航空維修風險,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文章主要研究了航空維修中的風險管理。
【關鍵詞】航空維修;風險分析;風險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航空業發展十分迅速,航空企業的運輸量日益增加,這就為航空維修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使得航空維修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往往會因機務維修引發航空事故。因此,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航空企業需要重視航空維修工作,及時地發現并解決航空維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飛機維修的整體質量,確保飛機始終處于安全的運行狀態[1]。
一、風險分析及風險管理的作用
風險分析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維修企業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定期開展風險分析工作,有效地識別危險源,并對其進行分類匯總,應用相應的系統和工作分析方法完成逐個分析評價工作。例如,SHELL模型分析法,這種方法指的是分析人-人、人-硬件、人-軟件、人-環境等關系,體現了事故在重要系統組成部分中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人在系統中的作用,主要研究人與各方面的協調關系,進而有效地解決安全問題,圖1是SHELL模型分析圖。
風險管理指的是識別、分析并評價風險,加強對風險的認識,以及威脅項目和系統的風險,以此為基礎完善風險優化措施、風險管理方法、風險管理技術等,有效地控制其中的風險問題,避免因風險事件造成的不利影響,應用最少的成本實現項目或系統的管理目標。風險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將各項安全措施應用到風險最大的危險源中,有效地消除這些風險或將風險降低到大家能夠接受的程度,并評價已準備好用于防御危險的防護機制和預防措施。但是,在缺失、誤用、設計差的情況下,防護機制會帶來安全事故,嚴重的會增加風險,這就需要在風險超出可接受范圍的情況下,采取想要的防護措施,有效地消除風險。
二、飛機維修的相關內容分析
在社會的發展中,航空是我國通往世界的重要橋梁,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行業之一。一般而言,機務維修機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質量保證部門和質量控制部門,下設的質量保證、質量控制分部工程技術部門指的是對飛機各項系統維修工程管理生產計劃控制的部門、飛機定期維修部門、飛機航線維護部門、航空材料保障部門等,在此基礎上配以合格的人員和相關標準,各個部門共同承擔機務維修對飛機的適航性職責。
三、航空維修中的風險問題
1.操作不規范
通常情況下,航空維修手冊中都明確了維修工作遵循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等,為飛機維修質量提供了保障,是各項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的依據。但是,在航空維修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問題,如技術人員操作不規范等,部分維修人員在故障隔離、附件拆裝、系統調試過程中,未按照相關規范和規定進行,這就使得實際維修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2]。例如,某航空公司維修部分在更換飛機左發起動機的過程中,出現了工作漏項,引發了一系列維修誤差。而飛機維護手冊中明確規定了更換起動機的要求,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完成起動機更換后檢查發動機的起動性能、起動機和齒輪箱連接位置的滲漏情況。但是,維修人員認為更換起動機比較簡單,不需要參考飛機維修手冊,且未按照相關要求檢查起動機的性能、滲漏監測工作,導致維修人員漏裝了橡膠封圈,導致飛機飛行過程中的發動機滑油漏光。
2.維修人員管理不到位
在航空維修管理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維修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維修人員不斷變化、維修任務比較突然、維修現場混亂等,這就引發了組織計劃不完善的問題,導致維修人員產生不良情緒,影響維修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很多航空維修部門缺乏完善的維修制度、維修程序、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導致操作性較差、執行力度不夠,引發了一系列維修差錯,如飛機承重、輪前不擋輪擋,飛機前滑未按照載重平衡手冊規定裝卸貨物,導致飛機重心失衡。例如,某航空公司在進行飛機大修工作的過程中,將手電筒遺忘在飛機操縱系統中,出現卡阻問題,且維修人員已知飛機兩前輪外胎磨損超標,但其存在僥幸心理未進行更換,導致飛機滑行時前輪爆破,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維修工作人員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造成的。
四、航空維修中的風險管理
1.加強數據收集,系統評價管理
在航空維修企業的發展中,質量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定期記錄維修過程中的不安全事件、日常三級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月度現場檢查問題、質量內審問題等,并及時地進行匯總和整理。維修管理人員需要對風險問題進行分類,明確危險源出現的頻率、嚴重程度等,以此為基礎組織各個生產企業共同分析其中的風險問題,從人、機、料等角度,全面檢查維修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在開展風險分析活動的過程中,各個生產部門的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各項粉線問題,并根據風險的差異完成風險排隊活動,準確地列出各個生產企業的風險排序、風險等級,以及各個生產企業共同制定的控制措施,發布并學習風險管理措施,并將這些管理措施落實到實際維修工作中。
2.實行系統性的航空維修管理模式
航空維修工作具有系統性特點,其涉及多個層次和環節,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都十分緊密,在某個環節不到位的情況下,都會對下一環節的維修工作造成影響,使得維修的整體效果有所降低,出現航空維修工作不合格的問題。因此,維修工作人員需要樹立整體思想,從收集資料、制定方案、實施維修工作、驗收維修效果的各個環節,實行系統性的航空維修管理模式[3]。除此之外,在航空維修質量管理過程中,維修技術人員需要保持整體思想,將各個單位、各個環節的維修工作進行有效協調,有效地完成維修監督工作,提高維修工作的整體效果,促進航空維修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航空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而航空維修是航空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航空維修風險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飛機運行的安全性。因此,各個維修管理部門、一線維修生產企業都需要積極配合,有效地識別、分析并管理各項危險源,降低航空維修風險,維修技術人員還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將維修風險降低到大家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為航空運行的安全性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周波.淺談航空維修中的風險管理[J].價值工程,2018,37(20):48-49.
[2]蘇河海,張文,金明智.人為因素對航空維修安全的創新價值探析[J].科技視界,2018(09):229-230.
[3]彭永勝.通用航空維修中的人為差錯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