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超杰
【摘 要】人力資源培訓是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基于“互聯網+”的人力資源培訓工作,能夠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職工綜合素質。文章分析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的新思路,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培訓需求;培訓內容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和普遍應用,為社會大眾快速高效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提供極大方便,同時也給各個行業領域帶來重大變革。尤其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傳統的人力資源培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適當摒棄人力資源傳統培訓方式,加大互聯網技術在培訓工作中的應用,以提升人力資源培訓價值。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力度不足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高層領導不夠重視人力資源培訓工作,這就造成人力資源培訓方面缺乏足夠的投入,甚至無法擁有基本的培訓配套設備設施。其次,在缺乏領導關注的情況下,人力資源培訓途徑相對單一,并未形成長效培訓機制。最后,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職工的工作與生活壓力都非常大,難以擠出足夠時間接受單位培訓,而未接受培訓就會導致業務水平與工作效率難以提升,從而造成能夠參加培訓活動的時間更少,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2.培訓內容不完善
首先,現階段,我國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缺乏先進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指導,同時也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培訓機制,在員工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培訓深度明顯不足。其次,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培訓時,并未將培訓內容與單位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導致培訓內容不夠集中,培訓流程較為混亂,難以取得理想的培訓效果。最后,部分單位每次培訓內容都存在明顯的獨立性,與上次培訓內容不連貫,也不具有層次遞進的關系,無法實現單位內部職工綜合質的有效提升[1]。
3.培訓需求分析不到位
首先,需求分析是人力資源培訓的初步環節,也是確定人力資源培訓目標的基本依據,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的實際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培訓之前,沒有進行充分的培訓需求分析,而只是將人力資源培訓當做一項單純的任務來應對,從而導致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失去相應意義。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培訓時,通常只注重安全教育、規章制度、崗位實踐等常規性培訓,而缺乏對內部職工尤其是新員工的心里素質、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內容的培訓。
二、“互聯網+”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的新思路
1.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培訓工作
第一點,“互聯網+”背景下,各種科學技術得以快速發展和應用,而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也應積極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尤其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其涉及到單位內部各個層級各個部門,所以行政事業單位一定要及時轉變發展理念,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培訓工作。
第二點,行政事業單位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各崗位特點,合理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以全面提高內部職工的業務素質。
第三點,行政事業單位要將人力資源培訓工作納入到內部成本體系與績效考核體系中,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力資源培訓文化,從而促進單位工作效率的不斷提升。
2.合理制定培訓計劃
第一點,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要不斷改進和以往的培訓思路,立足于單位內部職工的職業發展,通過員工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手段,全面采集人力資源培訓的實際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認真地分析和研究。
第二點,要根據單位內部人力資源培訓的具體需求,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層級的職工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并合理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預算等。
第三點,在制定人力資源培訓計劃時,要把職工個體發展目標與企業戰略發展目標有效結合起來,在增強職工業務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單位的的人力資本價值。
3.有效選擇培訓方法和手段
第一點,視頻培訓。人力資源部門可采用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不同視頻形式來開展人力資源培訓活動。同時,行政事業的單位可自行錄制或購買適合自身需要的培訓課件,還可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單位內部職工進行遠程視頻培訓。
第二點,音頻培訓。目前,智能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已經普遍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QQ、微信等諸多網絡音頻APP,都能作為單位培訓軟件。行政事業單位可利用這些手機應用軟件,積極開展音頻式講座,也可自行錄制相關課程為職工點播學習提供資源。
第三點,混合式培訓。行政事業單位可通過互聯網,積極開展視頻、音頻以及圖文的混合式人力資源培訓活動,同時采用線上線下并重的培訓形式,將諸多培訓手段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有效提升培訓效率。
4.科學設計培訓內容
第一點,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職工層級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對于單位高層管理人員,可設計內部控制類、戰略管理類培訓內容;對于中層職工,可設計領導能力、執行能力以及部門協調等培訓內容;對于普通職工,可設計成本控制、職業規劃以及業務技能等培訓內容[2]。例如,對于基層審計人員,可注重審計方法、審計內容以及審計相關法規政策等方面內容的培訓。
第二點,行政事業單位可根據不同工齡的職工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對于新職工,可設計單位制度、崗位要求以及工作流程等培訓內容。對于工齡相對較長的職工,可針對其自身不足,設計相應的培訓內容。
第三點,行政事業單位可根據不同職工的個性化需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同時構建碎片化資源共享中心,設計各部門各崗位人力資源培訓相關的慕課、微課等,引導員工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學。
三、結語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人力資源培訓的方式與手段都需要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基于互聯網+的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水平與效率的提升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充分了解自身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存在的不足,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合理制定培訓計劃,有效選擇培訓方法和手段,科學制定培訓內容,從而全面增強人力資源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睿. “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分析[J]. 商場現代化, 2018(2):113-114.
[2]吳文新. 淺析“互聯網+”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J]. 人才資源開發, 2017(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