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明
【摘 要】近年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先后提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本文在簡要討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內涵和意義的基礎上,針對山區農業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改變農業發展觀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轉變農業生產條件等。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意義
由于中國農業生產力不高,生產方式相對落后,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增收問題。目前,農民的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經營收入和非農業工資收入。從長遠來看,增加農民收入主要是通過提高農業勞動力的生產率來實現的,即通過增加產量來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和收入,節省成本,增加收入,減少能源消耗和收入,擴大產業鏈收入,增加附加值。所有這一切都只能通過建設現代農業和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來實現。解決十億多人口的飲食問題,始終是中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中國的糧食需要基本上自給自足,供需失衡的壓力是巨大的。
二、縣域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縱觀該縣農業發展史,靈壽縣農業發展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改革開放前,靈壽縣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糧食為主,農業功能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礎,不斷改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牢固樹立了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盡一切努力加強促進良種和良好做法。
(一)糧食生產穩步增長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一直強調加強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是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扶持農業和效益的政策,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繼續擴大復種指數。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大力開展糧食作物高產創作活動,不斷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和應用,實現糧食生產規模和效益的穩步增長。
(二)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全縣各地嚴格遵循“依靠資源,瞄準市場,突出特色,優化布局,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參與”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則,使單粒種植結構發生了初步變化,土豆,蔬菜,中草藥,花卉,水產等特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效益逐步顯現。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
基于該縣特色農業資源的優勢,我們將著眼于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兩個目標,培育和引進農業產業。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雖然“大農業”的投資水平在各個層面都在增加,但對農作物的投資卻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資金嚴重不足。支持科學技術的能力和示范的作用并不強烈。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中青年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工作,婦女,老人,兒童等“留守人員”成為城市化的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素質在結構上有所下降,直接影響農業科技的可接受性,限制了農業生產領域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四、促進縣域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轉變農業發展理念
用現代工業理念規劃農業發展,把農業發展放在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促進農業發展規模,設施,標準化,工業化,社會化和生態發展。
(二)轉變農業生產條件
著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我們將特別重視水利工程的改善和危險的山塘水庫的改造,不斷加大地面小型水獺的建設,積極鼓勵群眾建設雨水收集筏。全面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積,不斷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冷浸田改造,灌溉土地和坡地建設,加大推進土壤測試和配方施肥一體化技術,采取綠肥種植,秸稈還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結構。實現基本農田高產穩產,從根本上扭轉“雨養,靠天吃”的局面。
(三)轉變農業發展結構
緊緊圍繞“改善傳統產業,擴大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做好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圍繞 “擴大面積,創造高產出,增加產量,增加收入”工作思路,大力實施馬鈴薯,玉米,大米,蔬菜等作物的高產創作活動,促進作物間作,不斷擴大復種指數。加大種植面積,全面提高全縣糧食和農作物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收入的科技空間。
(四)轉變農業勞動者類型
促進農民工從傳統農民向新農民轉變。加強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專業和特色的專業人才,不斷提高農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大力培養現代農業經營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發展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大型養殖專業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經營實體。鼓勵移民工人攜帶技術,將錢帶回家鄉,成為企業家,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領導者。注重農村村干部隊的培訓,培養他們成為市場意識強,生產技能高,管理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經營者。
【參考文獻】
[1]劉彥.農業推廣服務模式與創新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 2016(26).
[2]于靖.談農業推廣服務模式與創新發展[J]. 知識經濟. 2016(16).
[3]趙文,李孟嬌,王芳,王靜. 探析國外主要農業推廣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 2014(09).
[4]李麗珠.淺談農業推廣服務模式與創新發展[J].農業與技術. 2014(04).
[5]楊魯生,劉濤.淺談農業推廣服務模式與創新發展[J].農業與技術. 2014(01).
[6]馮營.我國農業推廣模式的優化和實施的相應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