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亞茹
【摘 要】梁啟超的九個兒女個個品性純良,學業有成。其中有三個院士,其他子女也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才俊,創造了“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佳話,稱得上是子女教育的典范。對于子女的家風教育,梁啟超在學習上提倡學風務實、尊重孩子的興趣發展,以鼓勵教育為主;在做人上,教導子女要修身、齊家、愛國。他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他的家風教育方式對于當代的家庭教育有極大的借鑒及典范意義。
【關鍵詞】梁啟超;家風;當代價值
梁啟超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也是我國歷史中子女教育上的典范人物。他與兩任夫人一共育有五子四女,并且每個人都在各自的行業領域里都是出類拔萃的精英人才,創造了“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佳話。子女們的成功除了源自于自身的努力,父親梁啟超對他們的言傳身教、悉心培養也產生了極大地影響與作用。本文意在通過探究梁啟超的家風教育觀,與之對當代家庭教育與家風培養的借鑒意義。
一、求學
梁啟超一生著述達1400多萬字,是學貫中西、開啟民智的大學者。按照常理,他本人的成就如此之大,必會對子女的學業要求極其嚴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梁啟超在外是個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政客,在家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慈父。他雖然也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希望他的孩子們有出息,但從未在求學路上強迫子女、嚴加管教,而是循循善誘,贊賞鼓勵,尊重孩子的興趣。
(一)學風務實
梁啟超教育子女做學問要務實,不要受外界浮躁的因素干擾。時值出國熱潮,許多有錢人的家庭送子女出國留學,只是為了求一紙文憑,作為加官進爵的敲門磚。梁啟超對于這種風氣深惡痛絕,他在給兒女的家書中教到:“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绷簡⒊栌迷鴩恕澳獑柺斋@,但問耕耘”一句教育孩子:做學問不要太功利,要端正態度,腳踏實地,應把做學問當成一生的追求。
(二)尊重興趣
對于孩子的專業選擇,梁啟超秉承興趣原則。他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點,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專業推薦。梁啟超的子女中大多學的不是所謂的“熱門專業”,但凡是子女真心喜歡且對社會有益的選擇,他必定全力支持。他曾建議次女梁思莊學生物學,但思莊嘗試之后自覺興趣不大,又不愿違背父親,梁啟超得知后連忙寫信給思莊:聽見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么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后來梁思莊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館學,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三)鼓勵原則
梁啟超雖然對兒女們的學業非常重視,但是他并不是以成績來論定優秀與否。當孩子們學習心態浮躁或者學業成績下降時,許多父母會采取批評教育的方式,梁啟超則不然,當子女們學業受挫時他會采取鼓勵的原則。二女梁思莊剛到加拿大時,在考試中只得了班里的第十六名。梁啟超得知這個“噩耗”后,立刻寫信鼓勵她:“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一向名列前茅的孩子成績突然下滑,換成現在的家長,多半會急不可耐地責罵了。但梁啟超卻第一時間送上了安慰,在這種愛的包容和鼓勵下,梁思莊更加努力了。很快,梁思莊經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了班上前幾名。
二、做人
相比成績,梁啟超一直和孩子們強調,自己更在意的,是子女的人品,他在信里對孩子們說:“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在子女教育中,梁啟超非常重視自己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方方面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教育子女要熱愛祖國,以報效祖國為學習的最終目標;要熱愛家庭,做一個有孝心,有責任感的人;在生活上,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事物要有正確的判斷。
(一)愛國
梁啟超生活在一個時局動蕩的年代,一直擁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憂國憂民情懷。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情況下,他挺身而出,主張變法改革,以開啟民智,拯救國家為己任。因此他非常重視兒女的愛國教育。他的九個孩子中有七個都在國外名校留學,在他們畢業之后,無一例外的都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致力于祖國的發展與建設。長子梁思成謹記父親教誨,畢業后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貧困落后的祖國,在建筑文物保護及城市規劃方面為國家做出了極大貢獻。幼子梁思禮在美國留學期間就一直是留美華人愛國組織中的骨干。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義無反顧地與梁思懿一家返回祖國,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全程參與長征二號系列火箭的研制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建設,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愛家
梁啟超非常注重家庭氛圍的營造,他與孩子們說話時都是喚他們的昵稱。他稱大女兒思順“大寶貝思順”,稱二女兒“小寶貝莊莊”,稱小兒子為“老白鼻”,讓每一個孩子都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在他寫給子女的信中,毫不掩飾對孩子們的愛與思念。在一封寫給所有孩子的信里,他寫到:“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里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梁啟超一直把自己作為年青人的示范,他與兩任夫人李蕙仙、王桂荃之間互敬互愛、平等相待。無論是夫妻關系、孝敬老人還是教育孩子都處理得非常和諧。在這樣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里長大,他的孩子們也很注重自己的家庭和諧。
(三)修身
梁啟超對于孩子們的品性發展要求甚高。他要求孩子們誠實勇敢。梁啟超六歲時因一件小事撒了謊,一向“終日含笑”的母親為此盛怒,命令他跪在地上,“力鞭十數”。并警告他:如果再說謊,將來只能做盜賊、乞丐。這段故事,梁啟超一直反復講給自己的子女聽,引以為戒。他還讓孩子們從小讀《論語》《孟子》,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他主張寒士家風,教育孩子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1927年,梁啟超對梁思順說:“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風出身,總不要壞自己家門本色,才能給孩子們以磨練人格的機會。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痹谏顟B度上,他身體力行地教育子女要積極樂觀。在晚年的家書中他寫到:“你們幾時看見過爹爹有一天以上的發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氣?”
三、結語
任何輝煌成就都不是完全的偶然,梁啟超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女,背后是一位父親時時刻刻的苦心教導,言傳身教,細心溝通?,F代社會家庭教育問題層出,子女與父母關系緊張、厭學厭世心理增長、道德敗壞者多有之。父母們根據自己的情況與實際問題多多學習借鑒梁啟超的家風教育,應會有許多幫助。
【參考文獻】
[1]穆卓.梁啟超愛的教育——給孩子們的 400 余封家書[M].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2]陳澤環.“使汝等常長育于寒士之家庭”——讀《梁啟超家書》[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2,32(05):94-99.
[3]張紅霞,孫純純.梁啟超的家風教育及其當代價值[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1):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