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
【摘 要】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生人數屢創新高,為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到建設制造業強國的戰略進程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探索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到高職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是培養未來大國工匠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進程中的重要精神成果,幾千年來,正是一代代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延續和推動著我們的先進制造技藝。2016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工匠精神”以來,該詞匯迅速流行,成為近幾年的熱點詞匯。2017年,李克強總理再次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大部分將會成為未來的“中國工匠”,這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要把工匠精神教育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使學生具備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分析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本身涵蓋工匠精神
目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其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而工匠精神中的愛崗敬業、勤勞奉獻教育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而其它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也包括比如職業態度、創新精神等工匠精神內容。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為工匠精神傳授提供了重要條件
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教育是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要想使這種教育管理更加有效,必須先對高職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思想上接受工匠精神具體內容,自覺主動地向奉獻在第一線的大國工匠學習,最終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工匠精神傳授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涵蓋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另一方面是政工干部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在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工匠精神所涵蓋的精益求精、職業信念、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方面的教育是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更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從國家戰略層面分析可行性
《中國制造2025》是指導我國由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國家戰略。戰略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億萬高素質勞動者基礎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各行各業要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人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征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環節,這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本前提。
(二)從理論層面分析可行性
工匠精神教育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工匠精神重在使學生強化職業意識基礎上,精神狀態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是自己的職業素養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者在教育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具體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其中涉及到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教育本身就是工匠精神教育,在理論層面,工匠精神教育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職業觀的引導下,堅守本職,通過刻苦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三)從實踐層面分析可行性
工匠精神的提出源自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工匠精神必須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更應該根植于億萬勞動者職業活動的土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其核心要義是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意識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社會實踐行動,落腳點依然是實踐。因此,工匠精神教育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相同的,最終目標都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而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也必須始終貫穿實踐環節。在方法論層面,圍繞實踐性將二者合而為一,可以充分利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體系和模式來開展工匠精神教育。
四、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而優秀的教師隊伍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和前提,建設一支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關鍵,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自己身上擔負的使命和責任,要高度重視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意義,根據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積極研究教育教學,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念,嚴謹治學、愛崗敬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廣大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方式方法,比如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自覺接受工匠精神,強化工匠意識,履行工匠使命。
(二)將工匠精神內容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
根據實際,將工匠精神內容嵌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是目前比較可行且有效的辦法。比如,可將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愛崗敬業、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精益求精等內容分別納入3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如《形勢與政策》課,內容都是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緊密結合的,一系列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教學素材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因此該課程完全可以承擔部分工匠精神教育任務。再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職業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內容,還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思想等內容,也都和工匠精神息息相關,通過這種融合,不僅消化了工匠精神內容,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和針對性。
(三)將工匠精神教育納入高職思想政治課考核體系
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通過科學的評價來實現質量的考核。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堂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為主,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其中,最重要的是設置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常態化教學評價中,要立足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實施評估,重點考察學生對工匠精神內容的掌握,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第二,工匠精神教育的效果關鍵看學生,學生接受教育效果的優劣直接反應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終要看被教育者的學習質量,通過評估客觀反應實際,同時科學使用評估結果,在堅持成績的基礎上創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8).
[2]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