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安琳 李選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終身學習觀念的流行,“社交+學習”的教育模式逐漸發展,并在大學習者這一群體中顯得格外成熟。雖然學習者對社會化媒體網絡平臺的具有較高的接受度,但整體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一時興起,半途而廢,學習懈怠等情況比比皆是,且學習者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因人為異。因此,對大學習者運用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進行學習進行現狀分析,從學習意愿形成的三個階段分別指出會對學習者學習意愿產生影響的因素,基于此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為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學習意愿;影響因素
一、引言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19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其中手機端用戶比例高達98.6%。在web2.0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主要以智能手機為硬件基礎的社會化媒體也相繼出現,它以其豐富的信息含量和雙向互動的特點,贏得了當代大學習者的青睞。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社會化媒體在學習領域具有交流互動性、信息實時更新、信息量大、靈活性高等優勢,符合當代大學習者的心理追求,滿足大學習者多方面的學習需求,可激發大學習者的學習意愿,能夠使大學習者在使用終端設備自我娛樂之余充分合理使用社會化媒體資源進行學習。然而在相對寬松安逸的學習環境下,大部分學習者使用社會化媒體僅止步于自我娛樂與消遣,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中,而忽視自我綜合能力的提高,缺乏學習意愿,很少能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學習。因此本文將分析在特定的社會媒體的學習環境下對學習者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對改善江蘇大學學習者運用社會化媒體學習的學習現狀提出合理建議。
二、研究現狀
目前,對學習意愿沒有較為權威的定義,其界定也主要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如“學習意愿”是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綜合的心理狀態,反映著學習者學習的愿望、興趣、態度和動機;學習意愿通常指學習的動機、學習內驅力、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歸因的一種心理過程。綜合來說,學習意愿是指人們對學習方式、時間和內容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偏好和傾向。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對學習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意愿的影響因素中,如曲霞、黃露和邵麗鑫(2016)通過問卷調查和回歸分析發現本科生的研究性學習認同、學習機會與學習收獲都會顯著影響研究性學習意愿,但研究性學習認同的貢獻率最高。隨著科學技術的成熟,慕課、網易公開課、萬門大學等學習平臺相繼涌現,研究者的研究方法開始變得多樣性,如翟宇卉、楊明輝(2017)引入技術整合模型、計劃行為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得出慕課的信息質量是影響學習意愿的重要因素,績效期望和態度起到完全中介兩者關系的作用,自我效能對學習者的學習意愿有直接正向的影響;趙呈領、王嫻和馬晨星(2018)以“刺激-機體-反應”(S-O-R)模型為理論基礎,認為感知控制、感知響應、感知互助均正向影響社會臨場感,社會臨場感進而通過心流體驗對在線學習者的持續學習意愿存在顯著影響。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出現,移動社交網絡平臺也成為了教育的載體,為在線學習平臺注入了“社交”元素。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和消息推送的精準性成為微信等移動社交網絡學習平臺推廣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對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學習意愿的研究鮮有可見。
綜上所述,國內對于學習意愿的研究比較豐富,但是社會化媒體的出現也為學習意愿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特定環境,本文將深入剖析影響學習者運用社會化媒體學習交流平臺學習的因素,基于此提出改進措施,從而全面的發揮社會化媒體在高校教育的運用價值。
三、問題探究和分析
社會化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它能夠以不同的形式來呈現,主要包括文本、圖像、音樂和視頻。調研發現, 大部分學習者使用某些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都缺乏自愿性和自覺性,因此本文從意愿形成的三個不同階段分析影響學習者學習意愿的因素。
(1)意愿形成前期:在該階段,學習者剛剛接觸平臺,還沒有進行正式的學習,學習者的對平臺的態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一個積極的態度是激發學習意愿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該階段對學習意愿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為平臺自身屬性。平臺具有兩個核心要素,內容和用戶。在內容方面,若該平臺的的界面設計是美觀的,各種信息都是與時俱進的,呈現方式是有邏輯有條理的,那么學習者會對平臺的內容產生信任。在用戶方面,若平臺已經具備一個社交圈,且對用戶才去嚴格的實名制,甚至主流群體也是大學習者,那么學習者會對該平臺的人產生信任。同時滿足兩者后,學習者會對該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產生積極的態度,進而激發學習意愿。
(2)意愿形成中期:在該階段,學習者已經初步了解該平臺,但很容易因為重復的學習而出現孤獨的心理,進而出現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懈怠和懶惰的情況,因此該階段對用戶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是外界刺激。外界刺激主要包括同學的刺激,家人和教師的刺激。若學習者能夠將自己在社會化媒體平臺學習到的知識分享給好友,并能一起積極的討論,迸濺思想的火花,這就能滿足學習者的社交需求;若學習者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得到家人和老師的認可,得到他們的贊揚,那么學習者會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
(3)意愿形成后期:在該階段學習者完成了知識的學習,但是處于是否繼續使用該平臺進行學習的轉折點,因此在該階段對學習意愿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是能力審核。若平臺在學習者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之后,能夠及時的為學習者提供反饋,讓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直觀的認識,意識到知識帶來的意義和價值,學習者會因此產生使用該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繼續學習的意愿。
四、發展建議與前景
本文基于學習意愿三個核心階段的分析,對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一)完善平臺自身設計,嚴格管控平臺使用者
平臺需要精心設計logo及軟件界面,這是激起學習者使用的重要前提。其次,平臺需要對內容進行完善,陳列有序,方便尋找的導航欄會大大提高學習者的使用感受,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計劃推薦會有效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最后,平臺需要嚴格監管用戶,若出現不正常現狀需及時處理,讓用戶有一個安全的使用環境。
(二)積極鼓勵分享行為,制定激勵措施
知識只有在不斷傳遞和循環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它最大的效益,因此在學習者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之后,平臺可主動提醒用戶進行打卡或者分享的行為,這樣不僅可以督促用戶進行每天的學習,也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使用該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基于此,教育圈和社交圈可逐漸融合,將學習融入社交,在社交中進行學習。
(三)及時反饋,定期測評
平臺可在學習初期對學習者進行知識測評,并在學習結束之后及時的推出學習檢測讓學習者完成,通過兩次測試結果的對比,用戶可以直觀的感受到自己學習之后的變化。積極的變化如成績的提升,答題速度的提高會讓學習者產生自我滿足感,進而產生持續使用社會化媒體學習平臺進行學習的意愿。
【參考文獻】
[1]曲霞, 黃露, 邵麗鑫. 本科生研究性學習意愿及影響因素的多維探測[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8):64-72.
[2]翟宇卉, 楊明輝. 基于結構方程視角的大學習者慕課學習意愿研究[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4):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