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摘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跳遠這項田徑項目已經存在了許久,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現如今,跳遠成為了我國田徑運動項目中的必備項目。隨著科學的發展,跳遠運動員的成績是在逐漸的提升。從最開始的6.35米的記錄增長至8.95米,飛躍的增長必然少不了跳遠技術的提高。一個完整的跳遠過程,是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等技術組合而成的。而在跳遠過程中,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這一環節,是跳遠成績好壞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體育教學;跳遠;助跑到起跳;轉換技術
在許多種運動項目中,跳遠是典型的速度與爆發力相結合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必須要有較高的體育身體素質,根據復雜的技巧,來完成跳遠項目。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是跳遠技術的基礎,這項技術也決定著最終的跳遠結果。所以,在跳遠的教學中,也是將助跑和起跳劃為跳遠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中的體育教學,來對跳遠過程中的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的研究和探討。
一、關于跳遠中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的重要性
1 助跑的技術特點
助跑的關鍵在于跳遠的最后幾步。關于當代助跑技術一共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助跑的最后幾步縮短步長,同時加快步子頻率,從而形成快速轉換至起跳的助跑技術。而第二種則是在不改變步長的情況下,加快步子頻率,形成快速上板的技術。而目前大多是優秀的跳遠運動員采用的都是第二種助跑方式。在助跑的最后幾步是極為重要的,運動員要確保助跑的速度要快,重心要穩,提高助跑的利用率,把助跑的效益擴大。助跑如果能夠充分的發揮好,也就為接下來的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助跑距離的選擇
在體育教學中,助跑的過程也是很重要。但是,助跑的距離選擇也關乎著最終起跳是否成功。一般情況下,學生不能很好的選擇出自己的助跑距離。在訓練的時候,總是要么距離選擇過長,要么就是距離選擇過短。過長的助跑距離,會導致當學生已經達到最高速度時,沒有向起跳轉換,導致起跳時的加速度受到空氣摩擦帶來的損耗,起跳便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而過短的助跑距離,導致學生在還沒有達到最高速度時,已經向起跳進行轉換,其結果也是導致起跳不能最大化發揮出來。根據科學研究調查,在跳遠中的助跑向起跳轉換的那一瞬間的速度每提高0.1m/s,跳遠的最終成績能夠提高8-10cm,由此可見助跑距離選擇的重要性。學生要在體育教學中不斷的進行助跑距離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助跑距離,才能把起跳發揮到極致。
3 起跳的作用
起跳對于整個跳遠過程也是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難點。起跳的成功與否,也關乎著跳遠的最終成績。起跳的作用起到了承接上下,將助跑的速度發揮到極致,也會騰空做好一定的準備。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由于對起跳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意識,導致起跳的技術不合格。所以,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起跳意識,不能夠忽略起跳的重要性。
二、關于助跑和起跳的訓練方法
1 助跑的訓練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對助跑的訓練方式。正確的訓練方式,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跳遠能力。首先,學生可以在跑道上進行短跑沖刺項目訓練,采用不同的距離,再結合自身的最高速度進行助跑練習。其次,在助跑的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的助跑方式,速度改變等,在能承受的范圍內改變步子頻率和步長。最后,就是要選擇合適的助跑距離。在一般的體育教學中,男子的助跑距離在30米到35米之間,而女子的助跑距離則是在26米到27米之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這個規定合適范圍內選擇自己的助跑距離。
在訓練助跑時,還有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根據節拍來跑步。在學生已經有一個穩定的助跑技能以后,用木棍敲打出一定的助跑節奏,尤其是對助跑最后幾步的速度提升。在助跑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負重助跑,這樣在無負重情況下,學生能夠輕松的進行助跑項目。
2 起跳的訓練方法
通過起跳改變重心而達到騰空的目的,所以,起跳在跳遠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訓練項目。根據數據調查顯示,起跳好的運動員,一般情況下他的助跑能發揮的很好。所以,起跳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很好的提高助跑能力。
關于起跳的訓練方式有很多種。第一,可以利用單桿進行起跳訓練。把單杠調整到一定高度,讓學生做好助跑起跳準備,然后進行起跳騰空,雙手抓住單杠。后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把單杠距離提高。第二,利用起跳騰空,頭部接觸板子。設定一定告訴的薄板或者軟墊,讓學生在小距離助跑的同時,向上起跳,用頭部去觸碰薄板或者軟墊,最大化的訓練學生的起跳能力。
3 增加學生的爆發力
跳遠中的爆發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特別是腿部的爆發力。當腿部的爆發力越強,助跑的速度和起跳的速度就會提升。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對腿部的訓練也要格外的重視。其中,負重訓練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腿部爆發力。其次,深蹲和快速半蹲起等等也是很好的訓練爆發力的項目。
三、關于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訓練內涵
1 幾個重要的注意事項
為了更好的學習到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在訓練時也要注意幾個重要的事項。第一,在訓練助跑時,最后幾步要保持穩定的跑步框架,不要刻意的強調起跳準備動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助跑損失,導致速度降低。第二,要保持較高的重心,重心下降在起跳前是慣性作用。但是對于起跳來說,重心下降會導致后面的騰空作用不能發揮的很好,所以在起跳前后都要保持一個高重心。第三,專注于起跳能力訓練。將大量的運動型訓練模式轉化為跳躍型運動項目。第四,合理的進行訓練項目。不能急于求成,給學生增加大量的訓練量。過多的大量訓練,會導致學生的身體出現吃不消,身體素質減弱等后果。
2 影響助跑到起跳的幾個因素和解決方案
在由助跑到起跳的轉換技術充分發揮時,才能夠提高跳遠成績。但是依舊存在著幾個影響因素。第一,訓練姿勢不正確。學生只顧著一味的增加訓練,忽略了動作以及姿勢的正確性,導致學生在最終跳遠成績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在平時的訓練時,要注重基礎動作的訓練。在基礎動作標準的前提下,再進行一定量的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跳遠成績。第二,學生缺乏目測經驗。目測經驗關乎著助跑距離的長短。由于沒有很好的目測經驗,導致學生的助跑距離選擇過短或者過長,影響后面跳遠的發揮。所以,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要學會練習目測,盡可能的準確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助跑距離。第三,心理素質。在許多學生面對跳遠時,會表現出怯場和懼怕的心理。而這種心理的產生,會影響跳遠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配合程度,從而影響最終的跳遠成績。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跳遠準備中,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在訓練時,要合理的安排訓練項目,集中的去訓練,這樣能夠很好的消除內心的恐懼和怯場。從而幫助學生緩解內心壓力,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也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去進行訓練。
參考文獻
[1] 李琛、劉述芝.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動作運動學與肌電的特征[J].武漢體育學院報.2011,45(6).
[2] 張勝年、秦四建、任曉峰等.跳遠運動員助跑后程運動學與起跳動力學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報.2014,38(3).
[3] 張勇.跳遠運動員助跑準確性問題的研究[J].漢中師范學院報.社會科學.2000,4.
[4]馮樹等.從雅典錦標賽看當今跳遠技術發展趨勢[J].田徑.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