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錦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班主任管理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除了注重學生高中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應當融入德育,旨在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但是在高中管理的過程中,德育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花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專門針對德育進行研究,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而重視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德育
當前高中班主任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德育成績重視度不高,因此導致德育教學效果并不好。但是高中階段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高考的背景下,學生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一旦沒有辦法調整,可能就容易走極端。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掌握道德內容的精華,促使高中生勇于承擔責任,養成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又具備高尚人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以身作則,當好學生的榜樣
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注重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優秀的教師會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不僅是自己外在的形象,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應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力爭做到最優秀,努力當好學生的榜樣,進而為德育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班主任要求學生熱愛勞動、講究衛生,首先自己在工作中積極參加勞動,注重自己的儀表與衛生,然后才能引導學生跟著教師一起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因此,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道德的貫徹落實。
二、開展活動,加深學生的認知
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比較敏捷,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討厭固定不變的事物,同時道德也不是單單依靠教師口說進行的,這樣不利于加深學生對道德內容的認識,同時也就不會真正地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舉辦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探究道德的內容,并體會到德育知識的豐富多彩,有助于學生德育品質的形成。
比如,在五一勞動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活動,并且借助五一勞動節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展示愛勞動的好處,進一步引導學生養成勞動的好習慣,讓學生學習勞動的技巧,從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勞動能力。同時,在父親節的時候,要求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謝,學會感謝父親對家庭的付出,也可以組織學生與自己的父親進行一次演講活動,這樣既能有效增強學生與父親之間的親子關系,同時也促進學生理解自己的父親,有效樹立學生的責任感,進而促進學生德育的順利實施。
三、家校聯合,落實道德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在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因此會受到家長的溺愛,無論學生提出怎樣的要求,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學生。因此導致學生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在任何的活動中都獨來獨往,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因此養成了孤僻、懶惰的品質。同時受高考的影響,更容易緊張,因此教師應當與家長保持聯系,借助家校聯合,有效落實。
比如,學校與家長每個月聯系一次,同時教師應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尤其是行為舉止與道德品質有問題的學生,更應當積極地與家長取得聯系,并與家長一起尋找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家長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應當與教師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德育。當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拾金不昧,那么家長也應當貫徹學校的德育理念,并積極引導學生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不應當將教學管理任務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應當注重學生的德育,進一步提高德育的教學效率,將其作為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并積極地探索合適的德育教學策略,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融入德育的過程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霍晶.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
[2]賀月蓮.四個效應成就精彩人生:淺議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
[3]董珊均.現階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實施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