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工作,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突出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本文從小學低年級教學的實際出發,以行為習慣培養為切入點,分析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現狀,從情境教學與行為規范等方面,探討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策略,旨在為高效開展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予以參考。
關鍵詞:低年級;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踐
兒童的可塑性大且模仿性強,而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與習慣培養的最佳期。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不斷深化,以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等各方面尚處于啟蒙階段,應當重視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這也是小學低年級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素質教育背景下,創新小學低年級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讓學生逐漸內化為自身素質,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現狀分析
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發展。加強低年級學生的習慣與健康人格的培養,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形成正確科學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及世界觀,是一個人健康人格與成功人生的基礎。
從當前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與社會環境的變化,當前低年級學生普遍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更加普遍,大部分家長在外工作難以照顧到低年級學生,片面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是對孩子的照顧,過度溺愛,不注意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家庭教育缺失,家教水平偏低,影響到低年級學生能力與觀念的形成。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不喜歡發問,不注意個人衛生與環境衛生,以自我為中心,養成壞的行為習慣,影響到低年級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 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
(一) 創設特定事件的場景
養成教育是小學低年級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與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好習慣決定成功,而壞習慣導致失敗。道德情感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與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考慮到行為習慣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以及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貫徹落實,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養成教育以及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將新技術與新手段應用到養成教育中,有效發揮情境教學與游戲等模式的積極作用,結合教學內容的設置,創設特定事件的場景,運用電教手段,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再現學生生活中的一些意境,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意境中訓練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師在課間或課中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目的,適時組織開展“請你像他那樣站”“請你像我這樣做”“看誰坐得正”等有趣的活動,以自己或一些學生為模范,讓低年級學生學習自己或他人的站姿或坐姿等,通過反反復復地訓練,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養成端正的習慣。又如,在教育學生“不要打擾別人”時,為了增強學生的自身體驗,教師應當及時抓住身邊的情境:在課間講故事時,走廊里有其他同學在走動或玩鬧,讓學生無法專心聽講。這種情況下教師在示意他人走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剛才那些同學做的對不對?”“你有沒有打擾過別人?”等,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對“不能打擾別人”形成認同感,著力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學生的文明意識。
(二) 重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養成教育是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行為習慣并內化為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思想普遍較為單純,喜歡模仿。少年兒童早期的道德行為大多是效仿家長與教師及其他接觸到的人,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與掌握處在直觀的水平上,而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對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具有直接影響。低年級課本往往是圖文并茂,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習特點,對知識與道理的闡釋是深入淺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考慮到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需要,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應當重視養成教育,運用好直觀形象的教材,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結合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創新養成教育的方法,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記憶,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小學教師以課本教材為基礎,靈活采用幻燈片與討論及講故事等形式進行教學,或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健康的人格,教育低年級學生愛護課桌椅等公共財物。利用童話書中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輔助小學低年級學生養成教育,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挖掘生活化的教學素材,有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或模仿圖中人物的言行,教導學生遵守秩序與規則,適時將養成教育與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與家庭教育相聯系,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努力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促進養成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 結束語
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習慣的重要途徑。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與自覺性相對較差,考慮到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貫徹落實,重視小學低年級養成教育,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輔助養成教育的實施,注重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注意教育的持續性與連貫性,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維維.淺析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5):334,335.
[2]顧鳳英.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12(4):77-78.
作者簡介:
曾藝平,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龍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