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摘 要:護理學導論課程在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是護理類學生入門的基礎課程,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很多教師使用的教學思路比較陳舊,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講解,學生難以對課程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使得教學的水平難以有極大的提升。本文分析了護理學導論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強化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護理學導論 方法 現狀 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對《護理學導論》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目標,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教學的思路以及方式也有了極大的更新和轉變,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能夠將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一、《護理學導論》教學方法的現狀
護理學導論是一門比較基礎性的課程,涵蓋的內容比較多,涉及醫學和護理方面的知識點也比較繁雜,主要為學生介紹了護理學的性質,基本的理論知識,護理的方法以及護理中人文性的體現等內容。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簡單地為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陳述,沒有為學生開展大量的實踐應用課程或者為學生提供的獨立思考與協作探究的機會比較少,那么學生就很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的操作中,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對教師灌輸式的講解產生抵觸心理。
雖然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翻轉課堂、微課、慕課、體驗式教學、情景演繹、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學思路的更新,仍然處在探索和完善階段,很多教師難以將新的教學方法巧妙地應用到教學環節中,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不夠強,對學生的學情、興趣愛好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還不夠了解,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存在不合理的情況,這就會嚴重地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整合,依據教學的內容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更加適宜的教學方法。
二、《護理學導論》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借助互聯網技術,拓展學生的視野
護理學的發展和進步和人類的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隨著科技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醫療和護理技能以及方法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現代護理學主要是將人作為中心,以患者的疾病為基礎,對患者進行身體以及心理各方面的護理和照顧,極大地體現了人文性、社會性以及科學性。在教學的方法中融合信息技術,如:微課、多媒體等,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并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更加形象的圖片或者視頻等,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護理視野,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如:在講解“我國護理發展”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我國的古代護理、現代護理以及西方的護理等按照時間的順序設置成一條發展的主線,通過搜索并整理相關的資料和圖片等,從特定的案例中為學生講解護理的發展以及特點等,為學生構建出清晰的護理發展體系圖,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多角度增強學生的德育
“立德樹人”成了護理學教學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建設滲透到《護理學導論》中,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并清晰地認識到護理學的重要性,為學生全面、系統地講解醫患關系、保健知識、護理評估、實施以及評價等各方面的內容。比如:在講解“護士的素質”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出真實的醫療場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別演繹出在護理過程中護士、醫生以及患者、家屬等角色。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以及職業生涯中,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護士的專業性以及職業性,進而強化學生的德育建設,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三)采取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法
在《護理學導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地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還應該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實踐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醫療場所參觀并加入護理環節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學校的實訓室,為學生提供護理的案例,讓學生通過相互的配合來共同完成護理的人物。比如:在講解“護理程序”相關的內容時,將學生設置為五個小組,然后按照護理的程序依次完成護理的任務:評估、診斷、計劃、實施以及評價;借助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和協助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此外,教師還不能將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準則,還需要將學生的實際表現、探究能力、操作應用等方面的內容結合到評價系統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鼓勵學生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彌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結語
護理學導論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其中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實踐性也比較強,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到護理的實踐操作中,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性、專業性以及職業性。首先,教師應該對目前教學中的方法進行整合,然后為學生提供更合適的方案;同時教師還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共享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實踐教學與總結、反思,為學生給予更多的操作機會,并創新教學評價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