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輝
摘 要:城中村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區域,提升城中村小學生的品行素養是一項長期的艱辛工程,如何轉變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有意識地實施良性的家庭教育方式,縮小因家庭背景不同產生的生活學習方面的習慣差異,讓城中村小學生獲得城市兒童同等的成長機遇,為培養合格公民打好基礎。
關鍵詞:城中村;小學生;品德素養;提升途徑
基本情況:
皇崗社區居民580戶1680人,同時居住著外來務工建設者6.5萬人。
皇崗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公辦小學,地處城中村皇崗村內,有學生1388人,其中深戶戶籍學生311人,非深戶籍學生1077人,非深戶籍學生占比例為77.6%,本校學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對象。
在福田教育“本真、適才、普惠”的理念指引下,全體師生堅持“敬業愛崗、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提升城中村小學生品德素養的途徑。
現狀調查:
為了了解學生在品德素養的現狀,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記錄和文獻查找等方法,對社區居民、老中青年教師、各層次的學生代表進行訪談。
綜合數據呈現的總體情況:來深務工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與學校養成教育的默契度存在差異,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望值不高。原因:(1)有65%的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忽視對孩子的養成教育;(2)家長文化素養不高,從事服務行業比較多;(3)缺少陪伴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勵和引導,造成家庭教育效果欠佳;(4)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不重視家庭教養對提升孩子品德素養的作用。
我校在提升學生品德素養的主要途徑:
堅持問題導向,把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放在首位,利用一切資源,努力探索提升學生品德素養實效途徑。
一、校訓為魂,為學生的品行素養注入動力
我校的前身是“敬德學校”。以“敬德”為校訓,“禮敬詩書禮法、禮敬圣賢能達”之意。隨著時代的發展,“敬德”也賦予了新時代的現實意義。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以敬德校訓為魂,引領全校師生積極向上,愛崗敬業,立德樹人。
二、課程為規,為學生的品德素養樹標立本
開齊品德課時是我校課程設置中的剛性做法,選擇優秀教師擔任品德科任,是我校的優良傳統。依照品德課程標準,按照品德學科的“四性”開展教學和評價工作:
(一)生活性: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實地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性的生活過程。
(二)活動性: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主題活動,使孩子們在過程中明理導行。
(三)綜合性:按照兒童與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整合,讓孩子們感受生活體驗和道德體驗,使學生的生活學習和發展相互促進。
(四)開放性: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從課室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使課程走向開放、多元,全面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三、家校結合,發揮德育的整體效應
我校總體的家庭教育理念相對滯后,轉變家長觀念,成為提升學生品德素養的關鍵。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
(一)開辦各年級家長學校,由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根據各年級組集中反映的品行習慣問題,共同分析問題的成因,共同研討應對策略,注重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二)開展《小學生不同心理健康問題的個案調查與研究》課題,做到精準施策,尋找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最佳策略。
(三)借助班級家長、年級、校級委員會的力量,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召開座談會,集中診斷各年級學生在品行素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四)開發習慣教育校本課程,創作《皇崗小學學生行為習慣三字歌》,由值日教師、學生作為巡查的依據,形成好習慣教育的序列化,培養學生的遵守規則的、生活作息、愛勞動、書寫、待人接物、鍛煉、思考和求異創新的等習慣。
四、榜樣引領,聚合學生良好的品行素養正能量
(一)依據學生每月的綜合表現,評出紀律之星、學習之星、助人之星、團結之星和創新之星,依據評選結果進行公開公示,邀請各級家長委員會共同參與頒獎儀式。
(二)由班主任提名,年級家委會審核,學校家委會討論決定每學期各年級最佳“家庭教育獎”,頒發獎證,以資鼓勵。
(三)按上級部門要求,推薦、上報區三好學生、優秀班隊干部,優秀輔導員獎項,由上級行政部門進行表彰。
五、網絡為媒,傳遞核心價值總導向
互聯網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載體。利用網絡手段、網絡德育資源和管控行為三管齊下,形成家校育人的強大合力,強化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一)建立微信公眾號:該微信號的宣傳主旨是即時溝通,帶領指導,經驗分享,學習變革,傳遞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建立網站:該頁面新穎,更新快,互動性強,有即時公告、校園動態、書香校園、平安校園、班隊建設、特色活動、活力社團和服務窗口板塊。
(三)建立三級家長委員會服務QQ群,由我校德育部門管理和指導,做到即時高效,達到傳遞家校共育的新局面。
實踐證明,網絡的介入,豐富了德育內涵,給德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網絡成為學生接受、獲取知識,表達心聲和健康成長的平臺。
提升城中村小學生品德素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艱辛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區共負擔當,需要學生、教師和家長共負責任。不忘“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使命。
參考文獻:
岳瑛.基礎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2(2):36-3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