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國
摘 要:詞句的訓練包含于語文能力訓練之中,而詞句的訓練不同于詞句練習。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表達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讓學生把話說清說好,首先應抓好詞在句子中的訓練,理解詞語的意義。
關鍵詞:語文教學;句段;指導;訓練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老師如果能創造條件,讓低年級學生把自己的喜悅和煩惱、見聞和趣事用筆試著寫下來,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他們語文基礎知識,這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長期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現在我談談在教學中以下幾點體會。
一、從造句入手,強化訓練
在低年級教學句段訓練中,造句就是一種重要的方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造句。我首先交給學生造句應注意的幾個方面。例如:造句一定要有造句的這個詞,另外,必須把句子寫通順,并運用好標點符號。讓學生掌握造句的要求之后,我便教給造句的方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認真讀一讀文本,并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帶有這個詞的句子,在指名說說這個詞的意思。老師也可以做適當的補充。當學生完全理解這個詞的時候,就讓學生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如:讓學生用“常常”造句時,一個學生就說:“我家的小狗常常跟著我”原來,這個學生是在模仿《影子》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另一個同學說:“晚上睡覺前,哥哥常常給我講故事。”我就引導學生:“你覺得哥哥是個怎樣的哥哥?”“愛看書的哥哥。”老師:“哥哥給你講什么故事?生:“哥哥跟我講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老師:“好!這樣造句就更完整了。”“那誰愿意來說一說一些更有意義的句子呢?”我話匣子一打開,同學們的積極性被我調動起來,有的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踴躍發言。“愛看書的哥哥常常給我講有趣的故事。”“媽媽常常給我買漂亮的衣服。”等等。經我一點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就學會了。
接著,我從學生擴句入手。根據一句話進行擴充,讓學生把話說得具體、生動。如讓學生寫:我有一個書包,在這一句話的基礎上點撥學生:我有個什么樣的書包,這個書包有什么顏色、有多大、能裝什么等。以擴句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生寫話,由淺入深,逐步步提高。護句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進一步補充詞語,把句子寫得更具體。如(全校的)同學們(在操場上)認真做早操。我就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內容,來引導學生寫句子,從而學生造句水平就提高了。當學生會寫學校生活的,我就讓學生以家庭生活為內容試著用詞造句:周末,我在家里大掃除,幫忙父母做家務活。
有時我也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即先組詞,練詞語搭配,如關心同學、關心父母、關心兄弟姐妹、關心同桌……,之后再用詞組造句。由易到難,更能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
二、從朗讀感知課文內容入手,積累句段表達方法
其實,小學生學習語文最為基礎的方法 是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和積累,這是由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所決定的。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記憶、形象思維是他們比較擅長的,我們可以讓他們大量閱讀,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從通篇課文入手。低年級語文課文中都有注音,我經常先讓學生小聲試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小聲讀文本后,指名讀或小組朗讀。有時也問問讀了之后,你知道些什么,學生來說說。
其次從精彩之處入手。如果遇到了一些比較精彩的語句或者片段,小學生哪怕一時半會理解透徹,也還不會欣賞到課文寫作特點,這時我只要求他們朗讀、熟讀之后背下來。如能讀得滾瓜爛熟的話,那么課文的語言會變成自己的語言,久而久之,學生就積累詞語,在一定語言環境下不知不覺就運用上。
再次就是從比較關鍵的長句子的停頓入手。我在教學中常常先教給學生畫長句子中的停頓,可以用鉛筆畫出斜杠,如“我們/向東東投去/贊許的目光。”然后我逐漸引導學生自己試著確定句子的停頓。一篇課文當中就示范個別自然段,或者一些關鍵的句子,其余留部分讓學生自己練習。最后根據識字量來選擇朗讀指導方式,比如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習,識字不多。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對一些有特點的詞語進行積累。在教學《小小的船》一文中對于“彎彎”這個詞語的理解,我就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積累。我拿出一根香蕉問:“老師手上拿是什么?”生答:“香蕉。”我再問:“你看到的香蕉是什么樣子?”“彎彎的。”學生說。通過一問一答讓學生逐漸理解好這“彎彎”這個詞。
此外,我經常布置閱讀任務即學生多讀課內課外讀物。
三、從寫話入手,積極進行指導和訓練低年級寫話
我主要采取兩種較為常用的訓練方式:一是利用語文課本上的插圖或者老師精挑選的課外插圖,進行展開想象的寫話訓練。文中的插圖一般都是圖文并茂,我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二是利用教材安排的語文實踐活動課進行寫話訓練。比如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中“學會祝賀”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節的時候給老師寫一句兩句祝賀的話語。課前我先布置讓學生動手制作賀卡,再將制作這張賀卡的過程寫出來。學生就能積極動手做賀卡,同學們有了這樣的興趣就會寫出話來。有了實踐活動的體驗,學生就已經有很多的內容和想法可以寫下來了。
教師越是注重表揚和鼓勵,學生習作越來勁。因此我比較注重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寫話的作品,讓學生更有興趣寫話,更有積極性來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丁有寬.丁有寬與讀寫導練[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肖川.名師備課經驗[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