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敬
摘 要:在探索培養學習數學講解能力過程中,以一節同課異構公開課“分式的基本性質”為例,簡要闡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表達,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學會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素養。
關鍵詞:學生;講解;表達
一、教學內容的解析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習了整式、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的基礎之上學習的,是進行分式變形的依據,是分式通分、約分的基礎,是掌握分式四則運算的關鍵,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分式方程、反比例函數的基礎。基于以上分析,考慮到本節課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的第一課時,所以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推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并能用其進行分式的約分。
2.過程與方法: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能進行分式的等值變形,了解最簡分式的意義,并能把分式化成最簡分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學習類比的學習方法,通過思考、探討等活動,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分式的基本性質及應用,分式的約分。
5.教學難點: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分式化成最簡分式。
6.教學方式:啟發、引導、探索,小組合作。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因式分解:
①x2-2x= ②3x2+3xy= ③2ab-b2= ④x2-9= ⑤x2+6x+9= ⑥6x2-12xy+6y2=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復習因式分解的方法,為學習分式找公因式、約分做準備。師生活動:學生提前預習完成,課前科代表投影答案,學生更正。
2.自主學習:看書P129-131
(1)化簡:
■= ,■= ,■=■
(2)你還記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個分數的 與 都乘(或除以) 的數,分數的值不變。一般的,對于任意一個分數■,有: (c≠0),其中a,b,c是數。
(3)類比:
例1填空:
?譹?訛■=■=■,?譺?訛■=■=■
猜想: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 與 都乘(或除以)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這個性質叫做 ,用式子表示成■=■,■=■(C≠0),其中A,B,C是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運用類比的方法發現分式的基本性質,并通過合作交流,更好地總結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從而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目的。師生活動:學生自主學習后(課前預習),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通過類比、猜想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質。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
例2填空:
?譹?訛■=■,■=■ ?譺?訛■=■,■=■
小結:看分母如何變化,想 如何變化;反之亦然。
【設計意圖】一方面檢查學生對“性質”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與歸納,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理解。師生活動:課件展示例題,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老師巡堂給予指導,然后學生回答。對于第?譹?訛題看分子如何變化,想分母如何變化;第?譺?訛小題第一小題,看分母如何變化,想分子如何變化。最后由學生總結出解題思路。
練習: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
?譹?訛■;?譺?訛■;?譻?訛■;④-■
【設計意圖】介紹分式的變號法則,是為了讓學生結合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更深刻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師生行為: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歸納出變號法則。
(4)學習約分和最簡分式(課本P130-131)
例3約分:
?譹?訛■?譺?訛■?譻?訛■
3.歸納總結:(略)
【設計意圖】從前面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變形,到分式的約分步驟總結,讓學生體會探究新知識的過程。
4.練習鞏固: (略)
三、教學思考
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思維。數學素養的形成與語言是緊密聯系的,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準確、清晰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過程,展示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觀點。在本節課中,通過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觀察分式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再采用全班展示、講解的形式,讓學生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出來.如例題2中,盡管剛開始學生的表達不一定很準確,但畢竟是以學生為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了進步和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課堂教學做到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大膽用數學的語言進行表達。只要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的方式,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多想想處理教材的最佳方法,多探索課堂教學的新路子,相信我們課堂教學會邁上一個臺階的。
參考文獻:
[1]陳蓓.數學學案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12).
[2]王富英,王新民.數學學案及其設計[J].數學教育學報,2009(1).
注:本文是中山市2018年教育科研立項市級課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講解能力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