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蕾
摘 要:學生在一段時間的新知學習后,進行有效的復習是必要的。精心備好復習課,上好復習課,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達到復習的效果,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復習;提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良好的身心素質,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復習課并不是漫無目的地搞題海戰術,也不是簡簡單單地知識羅列,而是讓學生去自主整理,找到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復習,親身經歷,真正獲得提高。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本人對如何上好復習課的看法。
一、自主梳理,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復習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整理學習過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明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使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做到系統梳理知識,是高效復習的起點。小學生的知識點提煉能力有限,在課堂上的短時間內無法系統梳理單元知識點,這是目前低年段數學復習課遇到的難點之一。在復習課中,我試著把這項任務安排到課前,讓學生在上課前能夠在充裕的時間里梳理單元知識點。
在復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我讓每個學生在課前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在表現形式上未多做要求,只要求學生清晰、完整地表達。在比較開放的梳理要求下,三年級的學生給了我們諸多驚喜,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整理形式,生動有趣,有意義。有的學生畫了一只蝴蝶,本單元的每一個小知識點便是她的翅膀,有了這些“知識點”,蝴蝶變得羽翼豐滿;有的學生畫了一棵大樹,本單元的課題是它的根,每個小知識點便是它的片片枝葉;還有學生列了一個表格,一列是知識點,另一列是知識點對應的典型例題;也有學生采用的是文字形式,列舉出了重要的計算方法以及注意點。多種多樣的作品,體現出學生思維的開闊性,給學生一片空地,他會還你一片枝繁葉茂。當然低年級學生的梳理知識點的整理水平不高,有的學生能夠完整清晰地整理知識點,而有的學生卻依然處于低水平狀態。而我們要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放手讓學生去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比教師強,學生的思維更開闊。
在復習課開始,將這些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肯定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全體學生進行評價和知識點補充。在展示和完善的過程中,可以完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復習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講到重難點時,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動腦想一想知識點表達的意思。教師適時地給予點撥,可以提供一些變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編題,再做題,完善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優化所學知識,拓寬學生的思路
長期以來,復習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師主講,學生只是作為聽眾,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學生強記,不去理解;三是大搞題海戰術,漫無目的地進行練習鞏固。這樣的復習課教學模式使得教師總是把主要精力收集試題、講評糾錯上,學生總是一味地被灌輸,疲憊不堪。因此,我在探索一個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復習課教學模式。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復習,內容包含估算和筆算。特別是對于估算,學生缺乏估算的意識,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筆算,因此這一塊更需要放手讓學生嘗試。首先,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讓學生自主選擇估算還是筆算的方式。其次,加強比較筆算和估算兩種方法的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自己感受兩種方法的優劣。在處理估算這一知識點時,遇到了估算題型時,巧妙設計教學形式,使學生充分體會估算的意義。如:兒童車210元,兒童床480元,李叔叔帶了1000元,夠買5輛兒童車嗎?夠買2張兒童床嗎?在處理這道題時,設計了這樣的環節:(1)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2)匯報兩種方法并板書;(3)對比兩種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優勢。在培養學生自主估算的習慣時,讓學生知道要把幾十多、幾百多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再把得到的結果和題中結果進行比較,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能估算的題目可以選擇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多樣化,還進一步簡化了,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估算的優勢。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還有部分內容是口算,分為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幾十幾乘一位數的口算。對于這一知識點的復習,我們應避免通過機械訓練,大搞題海戰術,讓復習課變成單純的做題課。有些教師在復習課中一味地進行機械式的題目訓練,難度依次增加,教師總是站在講臺上不下來,永遠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也因重復枯燥的機械訓練感到疲憊不堪,結果卻事倍功半。在復習這一塊知識時,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使練習過程生動有趣,有質量。
例如:屏幕上不同類型的乘法,讓學生按要求完成。
1.分一分,觀察每道算式,屬于哪一類就抄在對應的方框里。
2.算一算,直接寫出它們的得數。
3.想一想,并和同桌說一說,是怎么口算的。
按要求完成習題后,指名學生和全體交流。
生1: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有……我是這樣口算的,先用一位數乘整十數0前面的數,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生2: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有……我是這樣口算的,先用一位數乘整百數0前面的數,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兩個0。
生3:幾十幾乘一位數有……我是這樣口算的,先把幾十幾看成幾十和幾,用一位數分別和整十數和剩下的個位數相乘,再把結果相加。
這樣的題型設計,充分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不僅明白了每道題屬于哪一類型,還知道了每一類型的口算題的算法和算理,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經過巧妙設計的復習教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求明確,但思維開放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在真討論中能力得到提高。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是筆算。在平時教學中,學生已經做過大量的計算練習,而這種練習可能集中在對學生“法”的訓練,學生對“理”的掌握仍然不夠到位。為了加強學生對算理的進一步認識,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1.學生任意寫出一個三位數(百位,十位,個位都不為0),把它與3相乘,然后擺豎式計算出它的結果。
2.學生寫出一個三位數(中間一位為0),把它與3相乘,然后擺豎式算出它的結果。
3.學生寫出一個三位數(末尾為0),把它與3相乘,然后擺豎式算出它的結果。
學生自主出題計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對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類型有了清晰的認識。第一個和第二個環節,展示了學生好幾種不同的乘法,包含不進位的和有進位的,讓學生體會算式的多樣性,通過比較,體會不同算式所包含的算理和算法。在反饋第2個環節時,根據學生自己出的題目,適時提問。
其中一道算式是201×3=603,這時教師提問是不是三位數的中間有0,積的中間就有0呢?根據這個問題學生馬上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觀點,一學生回答道,不全是,并以自己寫的算式404×3=1212,積的中間就不是0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時教師繼續追問為什么這道算式的積的中間就不是0呢?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設計較為開放的環節讓學生親自實踐,親自動手舉例,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中優化知識結構。數學學習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復習課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將會有機會衍生出了不同的算法和發現,一個個獨特的人,一個個特別的想法構成了奇妙的數學。讓學生親自去動腦,去探索,去展示,去討論,問題逐漸變得明朗。課堂巧妙的設計,教師一個個問題引領,學生與學生一次次互動,思維將會漸漸被啟發喚醒,創造性的新意識、新觀點也會一個個被表達被發現。多維度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優化學生所學的知識,拓寬學生的思路,不論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專題復習,鞏固知識點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仔細觀察生活,找到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在復習時,教師應當精心設計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僅在于其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運用這些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形成新的觀點,應用到生活中去,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就要求復習課練習的設計必須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復習課的內容要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幫助。例如在復習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點后,就可以出一道題:“一本書小明每天看98頁,看了7天看完,請問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學生大多數會用筆算,得到結果。當然有的學生會按照幾十幾乘幾的方法進行口算。哪種方法較簡便,反饋過程中,學生之間自然會比較。有針對性的學生練習,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這里就凸顯了精心設計練習的重要性。在復習過程中,創設合理的情境,設計貼合實際的題型,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優化解題方法,使學生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
上好復習課,有助于學生系統地學好數學,使學生頭腦靈活。上好復習課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認真對待,精心設計,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比如,按次序復習,再把學生已經會做的題逐個做一遍,基本沒有效果;把握不了重難點,復習方向跑偏;大搞題海戰術,做過的題目不精講,草草完成任務,不懂的依舊不懂。不去從學生實際出發,不去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在哪,好比紙上談兵。這樣上復習課,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毫無幫助。通過復習,應該要使學生養成自主整理的良好習慣。通過復習,學生應該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明確知識的橫縱關聯。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復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武玉芳.小學數學復習課的優化設計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3(14):80.
[2]柏義偉.把重新組合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4):29-3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