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袁剛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現在很多的小學語文課堂基本上聽不到小學生閱讀的聲音,大多是老師的講解,還有學生的練習,時間一長,小學生難免會對語文課不感興趣。由此,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策略這一論題,做如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語文素養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師上課沒有感染力,語文課堂是小學生進行漢語學習的最有效的途徑,對語文老師的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老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儀態,只有這樣,老師在課堂上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沒有感染力
不同的語文教師,其教學風格也是不同的,有的老師上課語言生動,動作豐富,可以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跟隨老師的引導來進行學習,從而對文章進行充分的了解,可以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但是如果教師講課沒有感染力,講解文章不帶感情,小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不愿意去學習。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落后
一堂優質的語文課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但是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文章,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靈活掌握課堂的能力。首先,很多教師針對不同的文章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忽略了不同文章的不同特點,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針對不同的文章以及具體的教學過程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善。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不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策略
(一)分層次進行閱讀
首先是粗讀文章,讓小學生通讀文章,大概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并且幫助小學生養成劃分段落、用筆標記的習慣,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其次是把文章通讀一遍,從頭到尾讀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帶領小學生進行朗讀,然后再讓小學生互相朗讀課文,糾正讀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通讀順文章,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含義。最后就是精讀文章,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融入自己的感情,根據特定的語境使用不同的語調和語氣,并加上適當表情和動作,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并把這些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
(二)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提升小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給予小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首先應該在上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達到讀音正確,讀通讀順文章的目的。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漏字、不多字、不錯字且斷句清晰。然后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其次是需要培養小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從心里喜歡閱讀,從閱讀中感受到樂趣,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主動進行閱讀,提高語文閱讀效率。在小學語文課中,老師可以采用情境設置的方法,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方法,把文章中所描繪的情境體現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之中進行閱讀,抒發自己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讀《春天來了》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一些春天的圖片,例如藍天白云、青草綠樹、楊柳飄飄等,還可以給小學生播放一些小鳥的聲音,讓小學生從聲音和圖片中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朗讀這篇文章時就會不自覺地表達出自己對春天的喜愛。
(三)鼓勵學生大膽閱讀,從閱讀中悟出文章的意思
有的小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在課堂上不敢大聲閱讀,或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語調平平,沒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因此老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鼓勵,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可以大膽地進行閱讀,并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在閱讀文章內容時,如果感到高興就用高興的語調,如果感到悲傷就用悲傷的語調,讓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使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是其中最關鍵的。通過優化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抒發情感,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傳菠.語文課上莫忘“誦讀”[J].淄博師專學報,2016(4):14-17.
[2]吳樹鵬,尉鳳蓮.小學語文閱讀課中如何運用“以讀代講”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110.
[3]蔡金花.以讀代講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6):140-14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