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摘 要:微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不斷探索教學改革路子的成果,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以教學內容為藍本,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點,用科學、合理的微課方式,營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氛圍,將教育信息化的優勢發揮極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夯實小學語文在整體教學體系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優勢;實施
微課是新課改不斷實施與深入后涌現出來的嶄新的授課手段,其短小精悍的語言描述,簡單直觀的視頻表演,在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性,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一、微課的概念及優勢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有所提高,微課這種教學方式也隨之出現,它是以新課標為藍本,在此基礎之上,利用教學視頻、圖像等方式將語文的知識點和疑點展示出來,將各類教學資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機整合,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課堂上的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點撥,突出知識重點和難點,適時延伸到其他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在思維活躍階段掌握語文知識,并有針對性地將知識點推送到學生的面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記憶,使單一、乏味的教學成為豐富多彩的情景教學,營造快樂的翻轉課堂。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首先,主體性原則。小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學的對象,所以,在微課的教學設計內容上,就要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預設課堂內容,一切為了學生,促使他們張揚個性,凸顯自身特點。
其次,互動性原則。教師和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個體,但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缺乏交流的課堂往往會造成微課運用的流產。只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才能使重點講授的教學內容貫徹下去,展示出來的疑難點得到解決。
第三,高效性原則。微課以時間短、高效且針對性強見長,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知識進行針對性的總結與歸納,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區別對待知識點的講解,使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在微課的教學模式下變得直觀形象,達到高效的教學目標。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實施策略分析
微課教學的核心理念就是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中心,制定理念與教學行為相契合的教學模式,踐行教學本質,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與知識性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匹配,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現階段微課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積極的作用沒有充分顯示出來,加上部分教師的微課理念停留在課堂上的應用,偏重學生興趣的主導,忽視微課的操作技巧及課后的知識延伸,缺乏對互聯網資源在教學課堂中的最優化運用,使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受到局限。微課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產物,應成為現代實際教學中的必要手段,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1.微課應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各有千秋,文字、語言能力都處于發展時期,形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難以快速地形成,所以,通過微課的合理運用,可以引導學生向其他知識點的正向遷移,在實踐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運用。例如:教學《趙州橋》章節,“橋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孔”,學生讀至此處,很難在文字敘述中理解橋拱的形狀,一些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寫這段文字去想象畫出橋的樣子,結果橋的樣子千奇百怪,不盡相同。于是,教師用微課課件,向學生展示出趙州橋的外觀造型,動態性地將趙州橋的結構和建造過程等內容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并穿插著生動的傳說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的歷史,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與此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地利用圖書、互聯網等資源去查閱趙州橋的建筑史,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具備的優秀智慧和偉大創舉,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擴大學生語文知識面的教學目的。
2.增加師生互動激活思維
小學語文內容博大精深,實踐證明,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難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碎片式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透徹理解,更不用說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微課教學則可以規避這種弊端,有效地引導學生整體性、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和激活思維,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構建充滿生機的語文課堂。如《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章節,微課的教學方式是將圓明園的自然景觀以全景的復原圖呈現,由此很容易激活學生的歷史情結,打破時空的限制,利用網絡資源下載圓明園所遭受的摧殘,教師安排課堂上的學習討論會,鼓勵學生將觀看后的感想踴躍表達,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萌發出強烈的民族感和愛國主義情結。
參考文獻:
[1]肖雙.以學生生活為基點的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5.
[2]李盼.試論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如何從閱讀教學中尋找“活水”[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5(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