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翻身
摘 要:現在的社會是信息社會,社會瞬息萬變,對信息和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在生活中很多領域都涉及了統計與概率的有關知識,如投資理財、個人消費等。社會對人們掌握相關的信息數據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有關概率與統計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對信息數據的敏感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對數據關注的一種觀念,激發學生對數據的興趣,加強他們有關統計與概率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策略
概率學論和數據統計的思想方法已經滲透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統計和概率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貫穿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始終,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引入相關的概念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這個統計與概率是近些年剛剛加入小學教材的新知識點,因此許多教師在教學上會碰到許多困難,如統計與概率知識備課較為困難,組織相關的課堂活動較為困難,以及部分教師對統計與概率的認識不足,沒有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的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些都是目前小學數學中統計與概率教學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因此,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對統計概率的教學進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本文就當前統計與概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指借助于各種直觀的方法和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境,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便于教師進行教學的氣氛。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啟迪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感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創設學習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創設教學情境一定要符合生活實際。眾所周知,概率與統計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在進行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教學時,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把它變成單純的抽象數學進行教學。小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接觸到較多的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原理,如他們在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中記錄輸贏時會使用到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原理。平時觀察天氣時,當烏云密布時,感知可能會下雨,也是運用了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原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具備一定的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基礎,而我們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基礎,利用現成的現實條件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其實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應該注意到情境的趣味性和連貫性,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是讓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提出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真正的需求,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創設的情境應該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需求,要追求實用性和有效性,不能讓創設的教學情境淪為一種形式。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因此,在創設情境時最好能夠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關注。
二、加強教師教學的引導性
首先,因為概率與統計是當前教材的新增內容,因此,許多教師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知識點,雖然這部分知識點難度并不高,對于教師而言能夠駕馭得住,但是教師本身的理解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因為教學本身就是把教師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理解,教師能夠理解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能夠教得好這部分知識點。因此,學校在開展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活動時有必要對相關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方便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各自為戰,造成混亂。其實概率與統計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因此經常需要在課堂上組織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這就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要求較高,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活潑好動,一旦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度不夠,就很容易造成教學課堂的混亂,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前必須有詳細的教學方案,并且在課堂上能夠嚴格執行相關的方案,以避免節奏混亂,影響教學效果。此外,概率與統計知識點在課堂教學時經常需要用到較多的數據,但是,收集相關的數據往往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許多教師沒有把這部分時間合理安排好,經常放在課堂上收集,或者干脆使用已有的數據進行教學,這二者都是不可取的。在課堂上當場搜取數據勢必會大幅度地占用課堂教學時間,而干脆使用已有的數據進行教學,則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體驗度,導致學生在處理信息數據時缺失了收集的環節,這樣對于培養學生對數據的敏感性大為不利。因此,教師應該把數據的收集布置為課外作業,讓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數據的收集。只有這樣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點的困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困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信息社會對小學生進行統計與概率的關鍵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以后的個人發展和社會的科學進步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茜.小學數學概率與統計的運用與研究[J].數學家,2017(5):30.
[2]黃祖喜.情景教學法在概率與統計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數學教學,2014(5):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