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曉娟
摘 要:新時期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性發展和完善,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內容也對應的有所革新。和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導學式教學法以更為多元的理念來推動整體課堂的實際教學質量。對此,主要是圍繞導學式教學的基本內涵和主體特性開展系列探究,并且結合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工作進行融會貫通,希望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式教學;學習策略
所謂的導學式教學可以理解為實踐課堂中的“教”“學”“導”的有效銜接,以此來推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始終秉承著教為根的基本準則,貫徹滲透相關的教學理念,以個體學生教學為中心樞紐,明確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問題,以此來更具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同時,教師需要借助必要的知識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自主主動學習熱情,維系良好的師生知識性互動,切實保障教學實效性。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這一方法策略呢?
一、借助不同形式引導,推動個體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實踐課堂內教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無論是在銜接課程安排還是貫穿教學理念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劃和目標。小學階段的個體學生具有較高的塑造性,教師可以通過諸多引導式教學策略來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的實際備課能力。高效化的語文教學不單單需要考察教師的技術水平,還會有一定的藝術層面的要求,教師需要活化教材中的文本內容,推動整體實踐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對此,教師一定要清晰地認知自身的優勢和缺陷,打造個性化鮮明的教案內容,并且及時彌補自身課堂教學的不足。諸如在開展《小馬過河》這一課堂準備時,可以結合一些較為生動活潑的課件工具來進行引導教學。以手工課件為例,通過互聯網途徑來獲取一些小馬、松鼠等本文內容中涉及的形象圖片,以此來讓學生更為明確地認知和了解教材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教材內容有一定的關注和興趣,教師也能夠以此為教學引導的切入點,循循善誘,形象生動地講解教材內容,讓實踐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
二、運用多元策略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層次化發展
新時期課堂改革教學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被進一步強化,教師需要在實踐課堂中突出學生的重要地位,并且要始終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根本性理念,打造出更為自主、協作的探究式學習環境,教師也是著重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性,較為全面地明確學生知識認知。“教”的關鍵性是落實相關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以此來擴展知識應用覆蓋面。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是奠定學生的基礎素養,還要提高個體學生的靈活運用水平。如果將教師擬作學生的引渡人,那么實踐課堂就是整個教學的關鍵媒介,如果能夠有效應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去增加課堂質量,那么無疑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個體學生可以對相關的教材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在教學古詩《草》(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核心要素,也就是要圍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必要的銜接。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簡要地論述一下對“草”這一事物的基本認知和看法,再對其所代表的具體意向進行一定的分析,這樣學生就會對教材內容所要傳達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有所接觸。當然做完這些基礎性準備工作后,教師還要明確學習內容的滲透性,可以延展一些基礎性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融會貫通,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完善層次化教學。
三、依據有效的互動交流,提升師生互相學習效果
雖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發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能夠讓學生保持持續性的學習關注顯得更為關鍵。縱觀日常的實踐課堂教學過程,基本上可以發現教師會通過提問的形式來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為集中。但是僅僅憑借提問是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內容樂趣所在的,因此如何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自主主動學習動力就顯得特別重要。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策略來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小學階段的個體學生很少有意愿提前進行預習和準備,因此為了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課堂感知,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當一回小老師,在對教材內容有所認知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內容為同學進行講解,加深其學習印象。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講解的形式明確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思考看法,以此來對自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調整,推動和學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科有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導學式教學法作為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學習狀況進行必要的改良。盡可能從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視角入手,有效銜接多元化教學策略,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基礎更為堅固,學會從多元層面分析教材內容,形成更為全面的綜合性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參考文獻:
[1]王敏.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導學型課堂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王南燕.高效課堂下延吉市第十二中學語文導學現狀調查分析[D].延邊大學,201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