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娥
摘 要:拓展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但是,因為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普遍關注的還是教材內容的講授,限制了學生的眼界,也是不利于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的。所以,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入手來進行拓展,以期能夠讓學生在知識積累中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也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打好基礎。
關鍵詞:拓展;小學語文;作者;內容;情境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僅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也是學生終身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所以,為了能夠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存在價值,也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更為了鍛煉學生自主拓展學習的能力,新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從作者、內容、情境、體裁等方面入手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進而在提升學生基本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貢獻。
一、從作者入手進行知識拓展
作者是構成一篇文章的關鍵因素,但是,在閱讀和解讀語文文本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忽略掉對這一因素的解讀,或者說關注度很低,導致很多學生并不了解作者,只是在單一地讀文章,這是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的,也是不利于學生知識拓展的。所以,在語文課堂進行知識拓展中,我們可以從作者入手來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進而在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質量的同時,也使學生所學的內容得到拓展。
例如:在教學《草原》時,由于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藝術家,所以,為了實現課堂的拓展,在授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課下結合相關資料去了解老舍先生,了解老舍先生所處的社會背景,寫作的風格特點等等,這樣學生對作者的基本資料就有所了解,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有所幫助。之后,在課上,我還組織學生閱讀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小鈴兒》《趕集》等,并鼓勵學生在假期可以看一看作者的《駱駝祥子》等經典名著等,可見,從作者入手進行知識拓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也能讓學生在廣泛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中鍛煉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二、從內容入手進行知識拓展
所謂的從內容入手是指讓學生去閱讀與教材文本內容有相似點或者是所傳遞的思想一致的作品,這也是知識拓展的一方面,也是提升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關鍵。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教材內容的研究工作,要通過大量同類作品的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由于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愛國主義精神,所以,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份情感,也為了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在知識拓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去閱讀更多類似的文章,比如:《小英雄雨來》等,還有相關的影視劇,如:《小兵張嘎》等,這樣的知識拓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那種英雄的形象,也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小孩子”身上所傳遞的那份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了解那個年代,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國等。可見,從內容入手進行知識拓展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對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從情境入手進行知識拓展
情境是指從文本所描繪的場景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所以,教師要做好教材文本情境的理解和解讀,并通過選擇與文本情境有關的文章進行拓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老北京春節的特點,所以,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春節的風俗習慣,也為了進行知識的拓展,在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閱讀了老舍先生的《過年》、梁實秋的《除夕》、斯妤的《童年的春節》、冰心的《年意》等等,這些文章中描寫的都是春節的情境,同樣的情境不同人的描述都有著不同的特點,當然,不同地的“年”也是不一樣的,是有助于學生對“年”的全面了解的。所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比較去感受不同的“年”,進而在豐富學生知識寶庫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從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而且,體裁是一個相對以上三點比較大的一個范圍,學生可以拓展的內容很多,比如:組織學生閱讀散文,閱讀不同作者不同類型的散文,這就是所謂的以體裁為基礎進行知識的拓展。當然,教師還可以以文本主人公入手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習,如:在閱讀《十六年前的回憶》時,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大釗”,我們就可以以這一人物為中心進行拓展閱讀,引導學生去了解李大釗,學習閱讀李大釗先生的作品等等。總之,一線語文教師要注重知識的拓展,要立足教材,做好課內、課外的延伸,進而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中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最終,為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潘越.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4):76-77.
[2]劉娜.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7):6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