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婷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更應用于生活。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我國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高,特別強調要教會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讓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并不僅僅是一組組抽象的數,而應該是與周圍生活密切聯系的知識體系。數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有策略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增加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為后期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聯系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更多的是為今后數學學習奠定基礎,當下,教師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了解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的教學發生改變。
一 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一)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對于抽象思維還在發展的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來進行操作,以達到直觀的學習效果,例如用小木棍來學習數的組成。學生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信,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對所學知識興趣不高,嚴重的可能還會厭學。其實,大多數學生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所以將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搭起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理解所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排列組合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元旦表演的隊形怎么排列,一定比按照課本內容講解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培養數學應用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學生學習到一個知識點后,會做數學習題,但是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時,不能主動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加以應用,這就是“讀死書”的后果。學習的初衷是為了能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生活之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講授過程中加以實際案例作為輔助,課后設計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課外作業,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三)培養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小學的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之中。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可以通過數學知識得到快速準確的解答。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學生,懂得在面對生活問題時,運用習得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應用,使得問題得以解決。
二 聯系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搭建溝通的橋梁
(一)貼合學生生活導入,吸引學生興趣
導入環節的好壞,也會間直接的影響一堂課的成敗。如果課堂初始就枯燥乏味,教師直接講述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論,那這堂課學生聽的也一定毫無興趣,更別提對知識的掌握了。若教師在導入環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而且貼合學習主題的實物,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概念理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讓學生在有趣和高效的狀態下學習知識。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出示生活中常見的黑板擦、水杯、課桌,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并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教師在旁邊加以引導,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思路快速進入到課堂中。直至發現以上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都是可以對折重合,教師再出示向學生介紹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前期探索的經驗,理解這個概念自然就更為容易,內容貼合其生活,不會感覺到無聊乏味。所以教師不能忽視生活經驗在導入環節中的應用,有了好的開始,學生就能快速的跟上教師思路,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面對一些重難點的問題時,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生活情境教學,既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情景進行教學,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通過生活化情景展現出來,降低學習的難度。
例如在學習“認數讀數”的時候,教師事先準備一些棒棒糖,讓學生通過點數棒棒糖來認識數字。在小學生們生活中最常說的可能就是“媽媽我要兩個棒棒糖”“我想吃三個棒棒糖”之類的話語,通過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聯系在一起,有了生活經驗做支架“跳一跳夠得著”,數字學習的難度對學生來講大大降低。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化情節與小學數學教學密切結合的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
課堂教學很重要,但是課外作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現在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都是讓學生們圍繞著課本題冊去學習、練習,忽視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得不到有效應用,僅僅將知識停留在書本上。如果教師能在實踐活動中將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將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得到鞏固,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認識應用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學生自己去超市買一次東西,看看能不能正確付錢,能不能知道找回的錢對了沒有?來檢驗對人民幣的應用這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再由學生匯報任務的完成情況。大部分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家長買東西,對購物非常熟悉,將新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完成作業,比停留在書本上的作業會更有意義。
除了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我們在學校也可以通過設計數學實踐活動的方式獲得鞏固。例如:我們本學期數學節通過開展“午餐糧食不浪費”的統計實踐活動,讓四年級的孩子深入班級采樣調查,在為期一周的調查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的數學知識不斷地滲透到生活中。例如:他們在收集數據時,會思考:如何做到每個班的采樣具有可操作性,不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收集回來的數據,怎樣統計起來比較方便,用什么統計圖?怎么畫?一周下來,一個班級的數據有什么變化?同一年級之間,每天的數據有什么不一樣?原因是什么?不同年級同一天又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發現?全校一周的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能給我們的管理者什么樣的管理建議?這些,都是我們孩子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獲。
(四)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
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不可一味的把學生當做“知識的輸入者”,應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能力的人,而非“知識的儲存者”。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教學時,結合生活經驗來講授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時就有一些前期經驗,方便日后將理論知識應用去實際生活中。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最重要的是活學活用,“不死讀書”。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靈活變通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索。數學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參考文獻
[1]焦述琴.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38):138.
[2]何欽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J].教學探討,2017(24):62.
[3]田新琳.淺議如何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J].學周刊,2019(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