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偉

摘 要:金融產品營銷課程要求以實際操練為主,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教授學習,提高學生對金融產品的了解和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營銷金融產品的能力。本文從學生引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市場營銷專業開設《金融產品營銷》課程的教學進行探討,以期望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金融產品營銷;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市場營銷專業開設《金融產品營銷》課程與金融專業開設本門課程有著較大的差別:金融專業的學生是在掌握金融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營銷基礎知識,學習重點在“營銷”;而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是在掌握營銷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金融知識,學習的重點在于金融基礎知識,并結合已掌握的營銷知識進行金融產品的實訓。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必須對這門的教學整體進行改進,以適合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需要。
一 學生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金融實踐知識。老師可以結合金融市場風云變換的實事講解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關注金融市場的動態,將陌生的金融專業術語與每天的財經熱點結合起來,以便高效的掌握知識點。
二 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教學授課中老師講知識點講案例,學生聽的模式。傳統教學中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接觸到工作過程的機會,學習沒興趣,學過就忘。在教學方法上可以結合銀行、證券、保險、互聯網金融等金融企業在產品營銷的工作過程,給學生制定工作項目,并細分若干任務,達到讓學生“做中學”的目的。在實訓環節以“理財師團隊組建、財經報道撰寫、主持晨會、理財產品會展、理財產品電子方式展示、互聯網營銷”,這六個項目訓練為主線,把銀行、證券、保險、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具體工作任務放到課堂里面,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以此實現“做中學”的目的。
三 教學手段
傳統的實訓課程教學主要是學生之間相互模擬客戶的情景教學法,這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性,但學生并沒辦法真正的接觸到真實的客戶,很難得到展示專業知識給客戶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發揮其技能,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工具,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開展遠程實踐教學。融入新媒體等互聯網教學手段,學生能夠融入微信、微博、視頻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把自己所學的金融專業知識傳播出去,從而積累到客戶。使學生專業知識學習之后,有渠道可以展示出來,也有助于學生打造自身金融品牌。
四 考核方式
金融產品營銷課程學習項目都是來自企業的具體工作任務,因此考核方式也與企業對于項目的考核方式趨同,將理論考核與項目教學相結合,將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另外,為了避免項目小組中有些學生渾水摸魚,搭便車的現象,項目作業由小組組長掌握權重,根據每一個組員的表現對組員的項目成績賦權(權重在0-1.2)之間,以保證成績的公平。
市場營銷專業開設《金融產品營銷》課程,目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建設應該以校企合作為前提,特別是加強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合作,以金融企業營銷人才需求為前提,拓寬學生金融行業就業渠道,更好的服務于金融行業。
參考文獻
[1]蔣麗君編著.金融產品營銷.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2.
[2]陳放.《金融營銷》.藍天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