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平 張晨曉
【摘 要】本文分析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內容固守教材、課程教學方式容易形成思維定式、課程考核形式單一等問題,論述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轉變教學角色和教學認知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運用創新性思維方式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采用多樣性考核方式,助推學生創新思維形成。
【關鍵詞】創新思維? 培養?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59-02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海岸帶、海岸帶功能、海岸帶綜合管理等基本概念及相關法規政策,讓學生掌握海岸帶規劃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工作流程、評估方法,讓學生使用案例分析法針對海岸帶規劃及管理中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處理。在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中,我們發現該門課程教學存在教師主動輸出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性不強,面對課程考核往往靠死記知識點來應付試題,課程教學與行業需求相差甚遠。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主線來開展。因此,實施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目前,北部灣大學海洋學院和資源與環境學院相關專業已經開設該門課程,且已經有幾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在對企業滿意度回訪中發現,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對學生從事海洋相關管理規劃有一定幫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學生使用創新思維方式解決海洋管理規劃方案的能力不足。本文擬以北部灣大學海洋學院和資源與環境學院相關回訪為例,探討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
一、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強勢輸出課程內容,學生弱勢被動接受知識
在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承擔著指導及裁判的雙重角色,占據教學絕對主動權,牢牢掌握教學進度;學生被動接受課程內容知識,被動記憶教師輸出的課程內容知識。例如在講授海岸帶海洋屬性這一小節時,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課堂上講授的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等知識點。由于這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沒有深刻的理解體驗和實際應用來加深印象,學生只能進行被動記憶,導致考試完后就很快遺忘。教師強勢輸出課程內容、學生弱勢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二)課程教學內容固守教材,不符合行業發展需求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中目標是既定的,每次課程教學內容都按照教材章節目錄依次展開。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認為學習就是學習既定知識的過程,很難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或不確定的情況時的問題解決能力。實際上,創新過程面對的是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問題,例如海岸帶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主題功能不斷演化,從最初的護岸防災減災到現在的海陸統籌生態護岸生態防災減災,很多問題是一個不斷演化與時俱進的過程,基于既定內容開展課程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課程教學方式容易形成思維定式,缺乏思維方法培養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過程是先學習課程章節的知識點再基于知識點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結果就是培養學生一種思維定式,即認為先掌握一種知識點,再以知識練習匹配解決對應問題。這種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種以已有知識點與存在問題配對的做法。而創新思維培養應是先遇到未知的問題,再去探索可解決方法,最后去學習相關知識點。因此,課程教學真正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尋求解決問題答案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是一種面對問題以發散性思維探索解決問題過程思維方法,而這一點在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的教學中是缺失的。
(四)課程考核形式單一,不能促進學生理論應用能力的提高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的教學考查往往采用以知識點為導向的考核方法。例如考核學生對海洋功能區劃原則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時,就以問答題“海洋功能區劃的原則是什么?”來考查學生,學生只要能記住海洋功能區劃的六條規則就可以正確回答該題目。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需要學生掌握在編制海洋功能區劃方案時怎樣融會貫通地運用這六條原則并體現在設計區劃圖中。因此,課程考核應著重對學生理論應用能力的考核,以訓練學生在實際工作情景下運用海洋功能區劃原則去設計海洋功能區劃圖的能力,但當前該課程的考核形式明顯無法達到此目的。
二、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教學新理念
對于創新思維,美國百森商學院是這樣定義的:創新就是在滿足新需求基礎上的革新和改進,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把機會變成現實,并且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內容,而創新思維是探尋未知內容的過程,例如未能解決的問題、未能實現的需求,等等?;趧撔滤季S培養開展課程教學就是要以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為主線,以課程為教學基礎,培養學生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當今是一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生活、經濟發展問題呈現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等特點。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在課程學習中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更沒有已經存在的解決方案,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也不存在解決問題所需全部知識點及對應的方法和技術。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教學中以基礎知識為背景,鍛煉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以創新的思維去考慮問題,解決之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問題。這也是今后基于創新思維培養開展課程教學所必須貫徹的主線。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就要在課程教學中特別是在講解課程基本知識的時候,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提出問題這一重要的開始培養創新思維。
三、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思路
(一)轉變教學角色和教學認知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的目標應是引導學生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角色應由傳統的“一手包辦”主導角色轉變為“雪中送炭”的輔助角色,教師的主體責任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能力提升的引導者;課程教學過程應由教師教給學生知識過程轉變為學生學習知識、教師輔助探詢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過程應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過程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在進行課程教學中,教學的認知過程也需要轉變,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認知過程應是先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尋求解決方案,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后再及時地學習所需知識點,即首先碰到問題,其次尋求解決方案,再次實施方案,最后學習所需相應知識。例如在講解編制海岸帶空間規劃草案章節時,先推出一個北部灣海岸帶空間海陸統籌空間規劃這一問題,再讓學生去收集資料、編寫實施方案,學生在解決該問題過程中碰到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主動去查找相關內容,最后回過頭來學習編制海岸帶空間規劃草案的章節知識點。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體驗到一種探尋未知的樂趣,從而大大激發了創新思維。
(二)運用創新性思維方式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海岸帶規劃與管理常規的課程教學遵循的是驗證性思維,這種課程教學模式采用的是“知識信息—尋求方案—過程實施—考核效果”的教學路徑,通常是先選擇一門專業教材,依據專業教材上知識章節展開過程學習,然后考查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我們調查走訪了行業及相關企業,收集了大量企業及管理部門當前海岸帶規劃與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后分析這些問題所用知識點,將這些問題融入每個章節,并基于這些問題運用創新性思維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即采用“面向問題—探尋性行動—探尋解決方案—探索性學習—創新知識體系”的教學路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面向存在問題或者基于提出問題,展開學習活動,然后探索性尋求解決方案及步驟,再學習所需知識點,將有關聯的知識點串聯成一個知識體系。教學過程由傳統的講授課程知識點轉換為思維方式應用技能訓練;課堂教學導向由關注章節教學內容轉變為注重教學過程本身,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采用多樣性考核方式,助推學生創新思維形成
在調研走訪中發現,大多數用人單位對學生能力的訴求是能處理工作中的具體業務問題,而不關心學生是否記住海岸帶管理規劃中的知識點。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以促進學生相關能力的形成。教學考核由傳統的作業、試卷考試轉變為多樣性評價考核。例如對于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考核,在考核主體方面,建立以用人單位專家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的聯合考評小組;在考核內容方面,以解決社會經濟工作中的具體業務需求為主來設計考核內容;在考核成果方面,可以將研究報告作品、現場答辯、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提供證書或者鑒定成績等作為成果。課程考核形式可以由老師來確定,也可以由學生提交考核方案討論通過后實施。實踐表明,多樣性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本文分析了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并論述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教學,以期對海岸帶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仇芝,賴欣,胡潔.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信號與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模式與實驗[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3)
[2]姚閩娜,張怡,鄭明靜,等.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營養學》教學改革課程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
[3]田宏.如何將創新思維培養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以《立體裁剪》課程教學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7)
[4]陳杰華,張玨,葉勇,等.以培養創新思維為核心的JavaScript課程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2)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