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燕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在恰當的時機,抓住學生的思緒,巧設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進行邏輯性思考,解決盲區,提高教學效率。文章從轉換角度、實現遷移、拓展視野三個方面闡述如何相時而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相時而問;數學教學;教學效率;邏輯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2-0053-01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庇纱丝梢姡瑔栴}的提出、思考及其解決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思維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是學生與教師交流溝通、情感互動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相時而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對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相時而問,提升教學效率進行論述。
一、思維阻塞時,轉換角度
數學的知識點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邏輯性。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點時,會出現短暫性的認知阻塞。此時,教師應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換。換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有關面積計算公式的復習,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本節課的學習應該和面積有關。教師用PPT展示一個不規則的五邊形圖案,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面積。但是圖案的不規則,使得學生思維受阻。此時,教師抓住這個機會,提出問題:不規則圖案和熟知的常規圖形有什么關系呢?此時學生便會放棄思考多邊形是否有固定計算公式,而是換個角度考慮問題,通過已知求未知。學生將五邊形各點進行連接,思考多邊形的計算公式。學生發現:不規則五邊形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構成,或者可由三個三角形構成,只要計算出各圖形的面積就能得出不規則五邊形的面積。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瓶頸的時候,教師應懂得適時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發散思維,解決問題。
二、受制舊知時,實現遷移
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講解都是呈現難度遞增的趨勢,在舊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通過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方程”時,教師可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可提出問題:小明去超市買醬油,如果買3瓶還剩3元,如果買4瓶還差2元,小明有多少錢?學生討論后,發現看似簡單的問題用已知的計算方法解決不了,不知道一瓶醬油的價錢,很難得出結果。此時,教師可提出問題:此題中是否可以把未知當成已知處理,通過等式關系求出未知,并得出最終的答案?教師通過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設未知數時,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有的將小明手里的錢數或醬油的價格設為x,但列等式時發現錢數為未知數時會出現兩個未知數,難度過大被排除掉。有的設醬油的價格為x,得出方程3x+3=4x-2,計算出醬油的價格,由醬油的價格最終得出小明手里的錢數。受制于舊知識時,學生會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此時,教師通過提問實現知識遷移,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體驗成功時,拓展視野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因學到知識而感到輕松愉悅。此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引發思考,通過講授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圓”,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引導學生通過“化曲為直”并測量其長度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講解π的含義,最終得出面積公式S=πr2。由于圓較正方形等圖形更抽象,所以教師準備好圓的教學視頻,先將圓分成兩個半圓,再分成多個扇形,將這些扇形組合,即會出現一個長方形,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圓的面積,其長即為半圓周長,寬即為半徑,進行公式化簡得出S=πr2。此時,學生正對知識點的學習處于恍然大悟、興奮的狀態,教師提出問題“30°的扇形面積為多少”,引發學生思考,開闊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得出:圓可以看作一個圓心角為360°的扇形,而30°的扇形即為同半徑圓面積的1/12,繼而得出結果。教師應在恰當的時間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實現知識點的學習,并引發學生拓展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相時而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沖破難題的障礙,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這種方式不僅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還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形成主動探索的精神,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季康.淺談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
[2]朱宗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J].江西教育,2017(33).
[3]葉曉丹.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研[J].成才之路,2017(29).
[4]宋曉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