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晴,劉蘇逸,薛添馳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慕課被大眾教師和學者逐漸引入中國,并逐步進入各個高校,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新學習方式。本文以江蘇大學為例,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研究分析江蘇大學大學生慕課學習情況,為提升學生慕課學習效果提出對策,使江蘇大學的慕課體系更為完善。
關鍵詞:慕課;大學生;學習效果;慕課體系;提升對策
一、引言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這個術語是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聯合提出來的。也從2008年開始,國外大批教育工作者采用這種課程結構,并且成功地使全球各國大學主辦了他們自己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MOOC”正式進入中國是在2013年,學者焦建利最先將“MOOC”音譯為“慕課”,開始對慕課的展開研究,國內學者緊跟步伐,開始逐漸關注“慕課”這一新興的教學方式,各個高校不斷摸索,將自身課程發展與慕課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江蘇大學作為知名學府,也緊跟國內院校的步伐,于2015年開設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2017年推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學校不斷深化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愛課程網)的合作,積極開展相關培訓、交流、研討,推進基于慕課/SPOC課程的教學改革。同時,學校也注重將傳統課堂與慕課相協調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效率。
二、江蘇大學“慕課”發展現狀
為了調查江蘇大學學生對于慕課的認知和利用情況,團隊對江蘇大學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研。據統計,共調查學生1100人,學生所在共計20個學院中,管理學院人數占1/3,其余學院學生分布較為均勻;學生年級人數排序為大三、大四、大二、研究生及以上、大一,大一學生初入學校,對于慕課熟悉程度較低,因此大一學生問卷調查人數也偏低。
調查數據顯示,13.64%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學校開設的慕課,但進一步調查下去,沒有參加過學校開設的慕課的學生對于慕課的興趣是強烈的,83.33%的學生愿意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參與學校慕課課程的學習;86.36%的學生參與過學校開設的慕課,這一部分學生也成為問卷調查的重點對象來研究其對于慕課的認知和使用情況以及江蘇大學慕課的發展現狀。
通過對參加過學校開設的慕課的學生的研究發現:他們所使用學習慕課的平臺以中國大學MOOC為主,其次是學校自建的江蘇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和好大學在線(江蘇大學spoc官方網站),其他慕課平臺使用及提及率較低。瀏覽學生主要參與學習的慕課平臺:中國大學MOOC上有國內各個高校眾多專業的課程,江蘇大學有一門《創業計劃》在平臺上被列為國家精品課程,但其余本校開設課程寥寥無幾;江蘇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和好大學在線(江蘇大學spoc官方網站)這兩個平臺上,有江蘇大學的眾多課程,課程的收藏數和播放量十分可觀,同時也有許多學校教師入駐平臺。
三、江蘇大學“慕課”學生學習效果現狀
為了能夠發展慕課這一項教育方式,設置多種課程及多樣的模式,使慕課與傳統課堂更好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校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研究調查參與過江蘇大學慕課的學生,探究他們的學習效果,有以下發現:
1.對慕課重視程度低。學生學習慕課并不是全都能跟上課程安排,有部分學生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潛意識還是注重傳統課堂,線下課程多,時間緊,便無暇顧及慕課這一課程;二是學生認為慕課學和不學沒有什么損失,慕課中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習獎懲機制,課程不感興趣就放棄了學習。能堅持學完全程慕課的學生中,對于課程的學習態度也較為隨意。47.37%的學生會把課程視頻過一遍,著重于重點進行觀看;28.95%的學生對于慕課學習使用快進或倍速播放模式,認為看完就行;18.42%的學生選擇開著慕課課程視頻,自己做其他事情;只有5.26%的會認認真真看完每個課程視頻,不放過小細節。總體數據呈現的狀態都是學生對于慕課這一學習模式的不重視和敷衍。
2.集中注意力水平低。慕課平臺的課程眾多,每個課程安排和時長設計也有所不同,課程時長短則10分鐘,長則60分鐘,相較于傳統課堂時長有所縮短。在傳統課堂上有同伴和教師的提醒,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水平相對較高。但慕課是自主性的學習,學生要根據課程設置自主學習,分析發現,學生學習慕課能夠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感到疲倦的時間只有5-20分鐘,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水平相對來說不高。
3.課程內容及線上答疑效果不佳。學生通過線上慕課學習和線下傳統課堂學習對比,39.47%的學生認為慕課課程內容不如傳統課堂講解的明白透徹,并且認為一些課程并不適合使用慕課這一教學方式。慕課課程是讓學生用碎片化的課程提升學習效率,時長較短,因此很多基礎和細節會被省略,學生對于知識點也不易理解。同時,雖然慕課平臺上開設了線上答疑和論壇功能,但是學生在慕課學習后有疑問,向線上課程老師題問,是否能得到回復無法確定,也無法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最后疑問的最好結果是得到平臺課程老師回復,如果得不到解答,學生就要自行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有些學生會因為覺得麻煩而不了了之,從而導致一個知識點的模糊。
四、江蘇大學“慕課”模式改進對策
綜述,江蘇大學學生在學習學校開設的慕課課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學習效果也欠佳,需要詳細可行的改進方案使慕課更好地融入學生日常學習,讓學生固化的思維逐步接納慕課及其上課模式,提高慕課的使用率、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更多才俊。
1.開設考核、獎懲制度。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慕課的重視程度,學??梢蚤_設考核制度,對于學生在慕課上的學習時長及課后作業作出嚴格規定,將慕課學習與課程學習成績掛鉤,對于一些保持不端正態度學習慕課的學生,像傳統課堂一樣對該類學生提出警告或批評。經調研,學生認為可以提升學習動力的方式由高到低依次為:獎學金制度、證書認證制度、慕課學習線上排名。學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獎懲制度,增強學生對于慕課的學習熱情。
2.合理課程設置。學校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開設慕課,各科課程都有其側重點。根據對江蘇大學學生調查發現:學生認為最適合慕課平臺上學習的課程是校選課程(包括創新創業類),其次是公共必修課(馬原、毛概等);學生認為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是更為重要的課程,需要專業課老師的詳細講解才能理解透徹。學校應該根據學生意愿,逐步在慕課平臺增加校選課程和公共必修課程的數量。對于專業課程,學校應與學生及教師共同討論,篩選并留下適合在慕課平臺進行的專業課程。
3.革新學習模式。慕課這一新興學習模式還處在發展階段,沒有完全被學生接受和適應。為了讓學生更好接受慕課的同時又提升學習效果,可先推行翻轉課堂(線上自主學習+課堂輔導、討論或作業+線上或線下考試)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學生的困惑和難題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在學生廣泛接受慕課、慕課平臺設置更為成熟后,學校可再推進完全線上(線上自主學習+自主討論+線上考試)學習模式,通過碎片化課程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集中精力消化吸收新知識,滿足個人學習空間,真正實現獨立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從開放教育資源到“慕課”——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7-18.
[2]斯蒂芬·哈格德著.王保華,何欣蕾譯.慕課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112.
[3]江波,王奕俊.“慕課”透視及應對[J].中國高等教育,2014(7):18-22.
[4]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4(7):22-26.
[5]霍紅,劉妍.慕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2014(8):43-45.
[6]姜艷玲,國榮,付婷婷.翻轉課堂與慕課融合促進教學資源均衡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9-113.
[7]張子伊,宋淑鴻.慕課在中國大學的發展現狀及其改進趨向[J]. 現代教育科學,2016(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