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泥沙·麻木提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新時代應用型人才為己任,注重學生專業素質水平,同時也以思政課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精神文明素質,但是當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專業課與思政課互不干涉,甚至會互相排斥,兩課沒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在“課程思政”理念提出后,需要高校加強專業課與思政課之間的滲透融合,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共同促進學生的思政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課;思政課;協同育人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多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人才為辦學目標,但是一些院校在培養人才素質方面有些偏科,過多的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職業能力,而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素養稍有松懈,并且專科課的課程設置往往要比思政課比例大很多,學生也是重專業輕思政,導致原本就不富裕的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加縮水。高校教育應育德育人、養才成才,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才是當今社會的人才培養之道。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2004年以來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以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與建設,各地區也全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時代的思政課程之路,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實踐,逐步摸索、完善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概念,即高校通過思政課、專業課、綜合素養課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讓各類課程與思政課深度融合滲透,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三全育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格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課堂教學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無論是哪一門課程,都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要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各門課程思政教育的力量。2017年底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讓專業課與思政課一起進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戰場,并肩作戰,挖掘專業課程中隱藏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思想感悟,培養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高尚的品德,擁有良好的精神信仰,塑造完善自我人格。高校應建立“課程思政”的長效機制,拓寬、延伸思政教育工作面,調動各方力量,共同育德樹人。
二、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優勢
(一)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能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職教育不僅僅要培養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在教育部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對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在高職思政教育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特色教育,中國夢教育,要引導大學生關心國家,把國家發展與個人成長、個人價值結合起來,高職教育要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并且具有一定的道德觀和法治觀,培養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建設需要的人才,這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對教育的要求。思政課堂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畢竟思政課程設置有限,要想達到潤物無聲、生活無處不思政的教育效果還需要借助、發揮專業課的力量,溝通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橋梁,讓專業課也成為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在發展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的提升,“兩條腿”走思政之路,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才,提高教育質量。
(二)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課與思政課是分離的狀態,甚至是互相排斥的,通過調查可知一些專業課的教師對于思政課的態度比較輕視,認為思政課程安排過多的話會影響學生專業的學習,甚至會覺得思政課安排在上午教學的黃金時間十分浪費;而一些思政課的教師則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就業方向、市場需求等都不了解,無法將思政教育帶入學生對自己專業學習以及就業市場的關注之中,就無法結合學生的專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學生會認為思政課只是修學分而無實用,使得思政課程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逃課現象屢見不鮮。作為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如何將思政融入專業,讓專業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將專業課與思政課統一起來,杜絕各行各路的現象,在學生職業教育全過程中貫穿思政教育,真正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并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工作、生活中切實獲益,是我們應當進行深入研究的,并在不斷的試驗磨合中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思政“三位一體”、“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加快高職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建設路徑
(一)加強推廣“課程思政”理念,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
專業課教師是落實專業課思政教育的主體,專業課教師對思政的認知與態度極大的影響著專業課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首先要加強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認知與認同,明白專業課不止在于授業解惑,專業課教師同樣肩負著思政教育的職責,育人育德是專業課教師義不容辭的基本使命,專業課教師先進思想的傳播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并且專業課教師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一個德才兼備的教師最容易受到學生的愛戴與模仿,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間引領學生向著積極、光明、奮進的方向前行;其次很多專業課教師擔心思政課會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將思政內容引入專業課程,能夠從內在思想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思政為專業課注入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專業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兩課結合的優勢所在并加以踐行,讓學生真正獲益;第三要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系統學習、領會、掌握思想政治相關理論以及我國思政教育的方針政策,并學以致用,將思政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學之中。
(二)深入挖掘專業課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讓專業與思政融合更加緊密
專業課如果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那么這個課堂不能稱之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專業課還擔負著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品德的重任,以期能夠為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而奠定基礎。思政課程是有具體的教學資料可供參考使用的,而專業課的思政教育需要去深入挖掘,高職院校的學科設置眾多,課程種類也很豐富,因此在專業課的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中要實事求是,有所側重,根據學科、課程的特點分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比如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就具有天然的優勢,對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道德情操等方面功能突出,效果顯著,相對的自然科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重點則在于對科學的探究,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的思考,對社會的貢獻,挖掘技術背后關于“技術人”的付出與奉獻,充分發揮課程的思政效應;加強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的溝通合作,這是在實施“課程思政”初期最可能會走的道路,最好的狀態是專業課教師擁有較高的思政教育水平,能夠自主挖掘專業課的思政元素,消化、融解、運用在專業課堂中,但事實上這種狀態過于理想,專業課教師仍處于思政教育的邊緣地帶,對于思政的構成、思政的核心認識比較模糊,難以準確挖掘、把握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珠玉當前而不識,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此時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參與進來,對專業課教師進行指引與幫助,搭建教師合作平臺,建立新的教學管理體制,通過共同著作、申報課題、開展研討等形式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專業課教師也可以向思政課教師傳授專業重點、特點,就業方向趨勢等跟學生密切相關的信息,協同思政課教師提高教學效果,雙向滲透,多方融合,實現兩課雙贏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