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辛
【摘 要】隨著農村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物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為了使農村高中的新課改也能順利實施,教師應對農村地區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開發與利用。從而發揮農村獨特優勢,使高中生物新課改得以推進。
【關鍵詞】農村;教學資源;開發;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04-01
新課程改革以來,無論是在教材內容的編排,還是在教學理念的創新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而與之匹配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內涵和外延也都有了新的詮釋。教學資源資源不僅包括原來的課本,還包括教師、實驗室、圖書館、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班風、校風、及校園內的環境,甚至學生所處的社區、鄉村的環境,皆是教學資源,就是說學生及學生所處的外部環境都可以作為我們進行教育的資源。特別是新課標倡導的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更使生物教學改革如火如荼。但同時也給農村高中的生物教學帶來了諸多的挑戰,特別是生物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方面。
眾所周知,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作為教師應成為教育資源的開發者,要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傳統做法,不斷因地制宜地開發與應用各種教育資源,以便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和嘗試,筆者認識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大膽開發與應用生物教學資源。
一、注重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獲得生物學知識
生物學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可以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些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由于我校學生大多是 農村學生,學校周邊就是農田。農村的學生對農作物非常熟悉,大 多幫父母干過農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充分挖掘學生熟悉的農 業生產中的課程教學資源用于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和生產經 驗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更加廣博和更加系統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時,課前有些學生就談到淘蔬菜時涼水和熱水的顏色變化不同的情況,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整理有關的現象及知識,課上再讓學生展示交流,經過討論得出結論:活細胞的細胞膜功能上具有選擇透過性;再及時引導鼓勵學生課下有時間自己親手體驗一下。這樣,讓一部分學生先學,帶動另一部分學生,更容易貼近學生的思維,能使學生間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合作,既加深了印象,又獲得了生物知識,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重視教師教學資源的開發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也是教學資源開發的研究者,因此,教師本身就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的素質決定著課程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程度,因此要重視教師資源的開發。
1.強化專業知識,以新的資源理念引領教學行為。
我們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應該是永具生命力的源頭活水。那資源意識就是這活水的源頭。為此,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認清課程教學資源的概念,樹立教學資源意識就至關重要。主要的途徑是:(1)不斷學習新課改理論,在學習中完善自我。每位教師分別收集、查找有關的資料,再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做好學習筆記,寫出心得體會,從理論上把握新課改帶來的新變化。(2)創造條件,開闊視野,豐富專業知識。一方面請教學經驗豐富的生物教師進校講座;另一方面走出去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從中學習各地的先進經驗。
教育新理念的確立是新課改順利實施的思想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自主地獲取知識,變以前的“學生圍著教師轉”為“師生互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積極地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來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并在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備課時,除了準備好教材上的知識外,更多的是準備好能幫助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各種資源。
2.利用自身優勢充分開發農村教學資源。
在課程教學資源開發中,教師是開發的主體和關鍵,教師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直接影響到課程開發的質量。有學者曾指出:“能夠進行絕對意義上的課程資源資源開發活動的學校,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它需要具備足夠的開發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課程政策。”當然這句話說得有點絕對化了,但卻道出了課程資源開發的艱巨性,尤其是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農村。但是農村中學的教師大都來自農村,對身邊充滿生物知識的生活現象非常熟悉,把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與教材抽象的知識相結合,化抽象為具體,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這也是農村中學課程教學資源開發中最大的優勢所在。
三、關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信息意識和能力是現代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部分,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生物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平臺,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教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大大擴展,形成了以教科書為中心的系列課程信息資源。由于網絡資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強大的交互性以及豐富多彩的內容,因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網絡信息資源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的檢索、收集、篩選、分析、處理等能力都有著獨特的作用。
通過建立了校園信息資源庫。其中包括課件庫、素材庫,試題庫、論文庫、教案庫、圖書庫、優質課錄像庫、學生作品庫等,把老師、學生日常搜集的資料分類存放,便于師生查找和使用。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
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路,豐富了教師的專業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地促進了傳統教學觀念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為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在農村生物學科有著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教師通過樹立新的教學資源觀,用現代教育理念去辯證地進行開發和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同時,通過對農村教學資源的有效地開發與應用,不僅使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而且也會使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蔣洪玲.農村高中生物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成才之路,2013(24):82.
[2]李紅梅.利用農村優勢實踐高中生物新課改[J].考試周刊,2015(64):17.
[3]王洋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生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2):14.
[4]祝思明.淺談新課改下農村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5(04):61.
本文系2018年度扶溝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農村高中生物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fgjy1805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