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
【摘 要】基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之“同伴教育”策略的研究,首先,闡述同伴教育基本內容。然后,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教育重要作用。最后,給出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之“同伴教育”有效策略,其中包括樹立優秀榜樣、發揮學生互助精神等。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同伴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71-01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有著自身的心理特點,通常情況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并且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小學高年級學生相較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學習能力與獨立能力較強,并且對于班級內優秀的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敬仰與敬佩之情。與此同時,在這一階段當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尤為重要。通過德育教育促使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擁有較強的思想道德素質等,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為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可以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
一、同伴教育基本概述
同伴教育通常情況下主要是指,人們往往愿意聽取年齡相近、知識背景相近以及興趣愛好相近朋友的建議與意見。如今是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下的青少年更是如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家庭當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學生的自尊心較強、性格較為內向是在小學高年級當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1]。這種情況的產生,致使學生更愿意聽取同伴的意見,特別是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同伴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趨眾傾向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教育工作。通過該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達到良好教育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教育重要作用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
小學高年級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時期,是學生一生當中思想最為純潔的時期。在這一階段當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心智尚未成熟,對事物的認知界限較為模糊。所以在這一階段當中,可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的方式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2.幫助弘揚我國優秀文化。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當中,包含許多我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無論是對國家的發展,還是社會的進步,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德育教育的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對我國優秀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并產生較強的認同感。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能夠肩負起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責任,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與價值,實現我國更好發展。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之“同伴教育”有效策略
1.樹立優秀榜樣。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榜樣的力量可以發揮無窮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當中,老師需要積極為學生樹立榜樣。在班級當中,為學生創造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優秀榜樣促使其他學生能夠得到鼓勵,同時使班級內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因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更加習慣于向優秀的學生學習[2]。通過樹立優秀榜樣的方式,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在班級當中展現各科優秀作業。針對日常學習當中學生作業完成較好,字跡工整的作業,老師需要積極向班級內的其他學生進行展示。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并且意識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作用。第二,在班級當中積極交流溝通。但每個班級當中都不可避免會存在部分學困生,困生的學習成績相較于其他學生而言,存在一定差距。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可以積極為學生創造交流與溝通的機會。這樣通過與優秀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不僅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而且還能夠學習到其他優秀學生的良好品質。在利用同伴教育展開德育教育之前,老師需要對班級內的教育者進行溝通,告知學生在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需要積極傳達健康向上的內容。這樣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德育教育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促使班級內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共同的進步與發展。
2.發揮學生互助精神。
同伴互助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當中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意識等,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學習當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等,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保證每個小組之間的實力均衡。同時需要通過組內決定一名小組長,該名小組長需要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當中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與榜樣的力量。課堂學習中,當老師將學習任務布置后,小組長需要將不同的學習任務安排到不同的組員身上。這樣能夠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當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將會很快完成。如此,學生可以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作用。此之外,在日常的班級衛生打掃當中,老師也可以采取小組的方式[3]。小學高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更習慣于幫助他人,當自身的衛生打掃完畢后會及時的幫助其他同學。而得到幫助的同學會及時向學生道謝,這樣學生互幫互助的意識將會逐漸形成,同時使學生意識到幫助他人是正確的行為。不僅可以幫助其他人解決困難,而且可以使自身感到愉悅,學生的德育意識以及思想道德意識的將會在無形之間形成。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可以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所以為達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將同伴教育方式應用在德育教育當中。因為當今青少年更習慣于聽取同齡人的意見或者建議,小學高年級學生同樣也不例外。采取同學之間教育的方式,是對傳統德育教育方式的一種突破。通過該中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賴國佳.民族貧困地區農村小學開展留守兒童“同伴教育”的實踐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2):18-19.
[2]冷雅楠,高維杰,李玉琦,劉婷婷,龐曉麗.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同伴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9,35(02):259-263.
[3]張曉燕.應用同伴教育,解決小學高年級學生異性交往問題[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2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