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贈與是股權轉讓的特殊形式,公司法沒有專門條款調整該行為,導致股權贈與行為的法律適用上存在一定分歧。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調整有償股權協議轉讓行為,不能直接用來調整股權贈予行為。應當針對不同的受贈對象設立不同條款進行調整,以利于股權贈與自由和公司人合性保護均衡的實現。
關鍵詞:股權贈與;協議轉讓;法律適用
中圖分類號:D92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184-02
作者簡介:趙江(1969-),男,河南人,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教師。
我國公司法沒有直接針對股權贈與行為的法律規定,致使司法實踐中案件處理結果出現明顯差異。有必要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贈與(以下簡稱股權贈與)法律適用問題做出深入探討,以促進法律完善和實施。
一、股權贈與法律適用的不同觀點
股權贈與因受贈對象不同,可分為股東之間的股權贈與和非股東之間的股權贈與。前者簡稱內部贈與,屬股權內部轉讓;后者簡稱對外贈與,屬股權外部轉讓。一般認為股東間的股權贈與可以適用股東內部股權協議轉讓規則,但股東向非股東的股權贈與應當如何處理,分歧較為明顯。
一種觀點認為股權對外贈與當然適用公司法,并按照公司法第七十一條規定轉讓股權。可簡稱為“完全適用”說。這一觀點體現在最高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夫妻離婚分割共同財產時的其他股東股權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另一種觀點可簡稱為“有限適用”說。其認為對外贈與股權應當適用公司法七十一條之規定,但夫妻一方將以其個人名義持有的股權贈與對方,“不存在股權的價值評估問題,進而也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在同等條件,因此,在此情形下,其他股東并不享有優先購買權”顯然,該觀點認為,股東向自己配偶轉讓股權不能直接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
筆者認為,雖然有限適用說較為合理性,但也有不妥,公司立法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股權贈與能否直接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的法律分析
股權贈與能否直接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一條,應厘清以下幾個問題。
(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協議轉讓規則的立法精神
公司法第七十一條包括四款內容。第一款規定股權內部協議轉讓自由。第二款和第三款直接規定股權對外協議轉讓模式,限制股權對外自由轉讓。這兩款均希望股權轉讓方沿著股東合意之路徑實現股權轉讓目的。其目的是維護股權流通性的同時維護股東間的人合性,實現二者的利益平衡。第四款授權公司章程可對第一至三款的法律規定進行調整。該授權顯然認為公司章程是平衡股東個體和整體利益,維護股東人合性的最佳方式。可見,維護公司人合性是制定股權對外轉讓規則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協議轉讓規則的適用范圍
公司法七十一條第一款適用于公司內部股東間的股權內部轉讓。法理認為內部轉讓不會影響股東間的人合性,當然沒有必要進一步區分轉讓行為是有具有有償性。所以,該款既適用于股權有償轉讓,也適用于股權無償轉讓。
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適用于股東向非股東的轉讓股權協議行為,即股權外部轉讓。從法律文義上看,這兩款適用于股權有償協議轉讓。但是否適用股權無償協議轉讓?從七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內容及其連續性和立法設計安排上看,其應當僅僅限于有償的股權外部轉讓。也有分析認同這一點,“鑒于有限責任公司性質的特殊性,各國對其股權的轉讓都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即股東的‘同意權及‘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這種限制實際上隱含了一個前提是:股權是有償轉讓的。”
(三)股權贈與直接適用股權協議轉讓規則存在一定的法理沖突
股東間贈與股權可直接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但對外贈與股權則不能直接適用該規定。主要原因如下。
1.從適用效果上看,適用公司法七十一條不妨礙對外轉讓股權目的的實現,卻妨礙對外贈與股權目的的實現。因為外部轉讓股權的行為目的主要是獲取股權對價,即使有股東履行購買義務或者行使優先購買權,也是在同等條件下行使,股權轉讓者依然可以獲得對外轉讓股權的價值,其股權轉讓行為目的可以實現。但對外贈與股權行為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一定的金錢價值,而是為了讓受贈者獲得所贈股權,這包括贈與股權的財產價值和公司管理權。如果法律賦予其他股東同意權和優先購買權阻止受贈人進入,則股權贈與的目的即可能被阻斷,不能實現贈與股權的目的。
2.從適用條件上看,股權贈與難以適用公司法七十一條。公司法七十一條賦予股東優先購買權是基于股權外部轉讓協議是有償合同以及股權轉讓同等條件之事實,以保障股權轉讓者獲得股權價值最大化。《公司法解釋(四)》第十八條規定,“同等條件”應當考慮轉讓股權的數量、價格、支付方式及期限等因素。而對外贈與股權是將股權無償贈與受贈人,不涉及股權的價格、支付方式及期限等因素,贈與者追求的不是股權價值最大化。倘若允許其他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在實踐中容易發生糾紛,導致股東之間不和,在理論上形成一個用單方意愿的有償法律關系阻礙一個雙方自愿的無償法律關系的后果。因此,認為其他股東在此情形下,不應當享有優先購買權。
可見,無償對外贈與股權行為與對外有償轉讓股權行為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將不同類型的民事法律行為適用同一法律規定,會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或實踐困境。
三、股權贈與與公司人合性保護的立法建議
以上分析可見,股東對外贈與股權不能直接適用股權協議轉讓規則,且公司法直接調整處于缺失狀態。可考慮根據股權受贈人對公司人合性影響的不同,以受贈人是否為贈與人配偶、子女為標準,將對外贈與股權行為分為對配偶、子女的股權贈與和對第三人的股權贈與,分別進行調整。
對配偶、子女的股權贈與,考慮到贈與人與被贈與人之間具有血緣或婚姻上的法律關系。立法原則上允許股東向其配偶及直系親屬間直接贈與股權,因為“在這些人之間進行股權轉讓不會像轉讓給第三人那樣影響到有限責任公司的封閉性”,但考慮到他們之間股權贈與的無償性,不宜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股權外部轉讓規則,應設置專門規則進行調整。又考慮到股東的直系近親屬或配偶終歸不是股東本人,他們與其他股東之間也并不當然地具有人合關系,因此法律不能賦予股東向其直系近親屬或配偶之股權贈與絕對自由權。如何在立法上掌握合適的度,這既要體現法律的價值取向,又不能忽視公司的自治特性。具體立法技術上,可采用“法律原則上許可,章程另有約定除外”的補充性法律規范調整對直系近親屬或配偶的股權贈與行為,即“股東可以將股權贈與直系近親屬或配偶,但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種立法模式,通過授權公司章程約定對股權外部贈與進行限制。既體現了對傳統家庭親情觀念的尊重,又尊重公司股東的意思自治,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排除公司法的適用可能給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立法價值取向和立法模式的在《法國民法典》第一八六一條第一款中得到完整地體現。
對第三人的股權贈與,由于受贈人既不是公司的股東,也不是股權轉讓者的配偶或直系近親屬,受贈人通常與其他股東不具有人合性,為維護公司的人合性,保護其他股東整體利益,原則上應限制股東向第三人贈與股權,但考慮到公司的自治屬性,應當允許全體股東事先對此做出安排,保障公司的意志自由。在具體立法技術上,可采用“法律原則上禁止,但股東另有約定的除外”的補充性法律規范調整對第三人的股權贈與行為,此可以引導股東正確行使股權贈與權,實現維護公司人合性與股東贈與權之間的利益平衡。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股權贈與不同于股權有償轉讓,具有自身特性。現有公司立法不能直接對全部股權贈與進行調整。公司法有待修改,以滿足股權贈與實踐的需要。
[ 參 考 文 獻 ]
[1]郭麗紅,紀金標.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無償轉讓[J].太平洋學報,2008(6):67.
[2]奚曉明,金劍鋒.公司訴訟的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8,12:397.2010年2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