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冬香
摘 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文章以微課《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設計為例,從作者本校市公開課開放周外校教師聽課問路情境出發,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以微課的形式,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將數學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直觀想象等六大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數學學科教學關鍵點,關注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微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2-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09-0092-02
一、引言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2],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化,更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初中數學學科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素養主要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根據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教師需要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直觀化、形象化,“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的來龍去脈,激發學習興趣。
微課是以視頻、軟件為載體,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適用于自主學習人群,是前瞻性強的教與學資源。用張一春教授的話來說,微課“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微知識、微學習,從而達到大道理、大智慧[3]。有了微課堂的支持,原本比較枯燥的數學學科,也可以構建一個自主探究、互動交流的學習環境,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將數學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直觀想象等六大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數學學科教學關鍵點,切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教師教學的感染力和效率[4]。
下面以微課設計《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為例,談談核心素養下的數學微課思考。
附本微課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情境引入:以筆者本校市公開課開放周為外校數學老師指路為情境引入。
復習:以希沃課件中的課堂活動為載體設計復習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學以致用,走進生活:借助本校校園平面示意圖展開對實際地理位置的描述。
首尾呼應:運用坐標方法為外校數學老師指路。
作業設置:以家訪為背景,描述家的地理位置。
二、信息技術支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學校教育領域也有了重大的突破,由原本純粉筆板書教學到PPT課件教學,再到電子白板,以及現在的智慧課堂、智慧教室、微課堂、翻轉課堂等[5]。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以下介紹微課制作過程信息技術的支持:
錄制準備:根據教學目標,收集課件制作需要的材料,運用課件制作媒體(如希沃白板、ppt)制作課件。
錄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中,采用麥克風對講的形式,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中的錄屏軟件如剪輯師、屏幕錄像專家、錄屏大師等進行錄制。
后期特效:運用格式工廠、愛剪輯、Pr視頻編輯軟件、Au音頻編輯軟件等信息技術,將視頻軟件進行片頭添加、格式轉換、降噪處理,添加背景音樂、拼接視頻或添加其他特效。
以本微課為例,筆者在錄之前準備校園平面圖,測量校內各教學樓之間的實際距離以及相對于校門的方位角。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預設,運用希沃制作課件;錄制時,選擇夜間安靜的環境運用剪輯師進行錄制;后期運用Pr視頻編輯軟件、Au音頻編輯軟件進行視頻和音頻的拼接、降噪處理和格式轉換。
三、鉆研教材,明確目標
微課是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或延伸,目的性強、針對性強的一種輔助學習方式。教師制作微課的時候要認真鉆研教材,從兩個維度進行思考:第一,從教師教的角度,明確一節微課要表達什么、傳遞什么,如何體現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從學生學的角度,明確學生學習一節微課之后,學習能力和知識兩個層面的收獲。
本微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7.2.1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第2課時),學習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后,對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數學建模思想、數學抽象思想,并使這些思想方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強化。在知識類型上其屬于程序性知識,有先行組織者的作用,同時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是學習函數的基石,在代數與幾何兩個知識板塊中是承上啟下的樞紐。
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是前提,分析選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方向和距離表示地理位置是核心,最后表示出實際地理位置是結果。為此,確定本微課的教學目標:能根據現實生活情境抽象出數學問題;掌握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參照點表示地理位置;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體驗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自主探究精神,落實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直觀想象等核心素養。
從現階段學生觀察、操作、猜想能力較強,但數學抽象、演繹推理、運用數學意識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的學情出發,將“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分析并選擇出適當的方法表示實際地理位置”定位為本微課學習的重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如何建立直角坐標系、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地理位置是難點所在。本微課以“為外校數學老師指路”為載體,借助學校平面示意圖,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坐標方法表示各教學樓的實際地理位置,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培養直觀想象、數學抽象、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
四、合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對相對枯燥的數學,很多學生不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數學微課的設計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能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將目光投到微課的學習中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被動地學習轉變為“我要學”,進一步認識數學的“源頭”,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
本微課學習之前,學生還停留在教材中的“書面知識”,沒有真正落實數學“從哪來、到哪去”。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可結合希沃白板軟件與 Pr視頻編輯軟件制作卡通動畫小視頻,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情境進行呈現,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引出課題。學以致用部分,以卡通學生人物形象配上音頻,以動畫演示學生參觀校園的路線,通過知識直觀化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直觀想象、數學抽象的數學素養。
五、學情預設,示范模仿
根據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微課主要劃分為講授式、啟發式、討論式、自主學習式、合作學習式、探究學習式。微課是教育領域引進的新事物,很多教師對微課的制作不夠嫻熟,在創新上沒有取得重大的突破,更常見的是以講授為主,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在校生生源,預設學生學習微課中會遇到的問題,以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插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6],培養學生的模仿、類比學習能力。
例談本微課設計中的學以致用環節,教師對問題1進行了預設,插入圖片(預設學生解答的過程),用師生對話的形式講解,利用以校門或操場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方法具體計算,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解題過程示范。通過預設,參照類比、歸納,突破如何選擇適當的原點建立坐標這一難點,提高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培養學生數學運算、數學建模的核心素養。
六、個性化習題設置
“題海戰術”就是要不斷地練習,達到量變到質變的突破。數學學習不僅要認真聽,還要認真練,才能有質的飛躍。微課從方式和內容兩個維度進行個性化習題設置:方式上,視頻播放過程中插入互動習題,“做中學,學中做”;內容上,設置具有針對性或生活化的有趣的數學問題。微課習題的個性化,是學生學習方式上的創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本微課的作業設置以家訪為背景,用數學知識為數學老師指引家的位置,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實現內容上的創新,感悟生活處處有數學,體現數學抽象素養、數學應用意識。
七、結語
微課制作主要以視頻為載體,信息技術支持目前以師生對話、交互式練習這兩類較為突出,筆者現已掌握師生對話的微課制作,交互式練習停留在以網頁的形式呈現,今后需深入對微課制作的學習,爭取在微課制作中滲透更多的數學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教基二〔2014〕4號.2014-03-30.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發布[N].中國教育報.2016-09-14.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4][5]勞海峰,楊條珍.初探初中數學教學微課帶來的教學優化和誤區[J].福建中學數學,2016(7):44-4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