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蓮
摘 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從宏觀角度來分析,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地域性條件的限制。這個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遍規律。同樣我國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這種差異性。該文以貴州省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例,進行差異性的討論以及各種影響因素的實際分析,以此來探索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差異性的途徑,并以此促進中國林業區域經濟研究的深化以及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 差異性 影響因素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02
該文主要從貴州省的省情以及林情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其當地地域發展的差異性以及影響當地林業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實際的探討分析。然后解決當前貴州省林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制定出當地比較正確的林業的發展戰略。進而使得貴州的林業事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為以后全國的林業發展奠定比較好的基礎。
1 貴州省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而言,貴州省林下經濟建設的可利用的面積1910萬畝,其中林業當中種植面積299.4萬畝,養殖面積842.8萬畝,產品采集加工393.9萬畝,其中景觀可以用的面積為373.9萬畝,據不完全的統計,依靠林業經濟形成的實體共計2601個,為貴州省創造的經濟總價值94.5億元。貴州省主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出發,進而形成一定的規模化效應,形成了較具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
2 貴州省林下經濟存在的問題
隨著這些年經濟的不斷發展,貴州的林業經濟也取得了一定的規模以及效益。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各級政府的大力發展以及貴州省各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取得了比較矚目的成績,但是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貴州省的林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貴州省的林下經濟缺乏發展動力,而且后勁不足
貴州省相對于其他省份的林下經濟而言總體規模比較小,和周邊的省份相比只是最初的起步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集體林地面積334余萬hm2,但目前發展面積為58.94萬hm2。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貴州省的可開發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但林業經濟的發展總量的速度變得非常緩慢。這主要是資金的投入比較少,進而制約著林下經濟的實際的發展。
2.2 產業規模小,帶動的能力比較弱
根據實際考察以及相關數據的查詢,貴州省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但是因為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夠,因此雖有規模,但實際的規模比較小,因此帶動各個產業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其中特點在于林下經濟的產業布局比較分散、產值不夠高、總量不夠大,難以形成比較有效的輻射的帶動能力。所以以上特點是制約貴州省經濟發展的因素所在。
2.3 品牌的產品市場化程度比較低,競爭力不足
雖然貴州省在林下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但是實際的規模比較小,難以形成比較有效的經濟效益,其中主要在于產品的知名度以及組織化程度比較低,再有就是沒有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以及平臺,進而導致銷售的量比較少,其中主要在于創新性的不足,導致后續的林下經濟的各項產品缺乏競爭力,最后被市場所淘汰。
2.4 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
貴州省林下的各項產業都屬于基層的,大部分偏向于農業部分,林下的經濟操作人員普遍的學歷以及文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因此對于實際的科學養殖以及種植了解以及關注并不是很多,導致各項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是高。
2.5 基礎設施不配套,抵抗風險能力弱
根據貴州省的地理位置因素,其中發展林下經濟的大部分都是貴州省的貧困區,比方說麻江縣、黎平縣等屬于真黔桂石漠化連片特困區,因此在進行發展林下經濟產品的時候后續的動力是不足的。因為這些地方比較窮,所以相對應的產業配套設備比較落后,各種產業的生產模式以及經營管理都不適用于時代的發展。缺乏比較先進的技術,各種配套設施的落后,導致后面的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沒有辦法和其他周邊省份進行比較,進而難以帶動林下經濟的相關產業。
3 林下經濟發展策略以及措施
3.1 加強當地政府的宣傳,營造輿論氣氛
在整個貴州省份,很多發展林下經濟的都是比較欠發達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相關的配套設備并不是非常完善,導致貴州林下經濟的各個產品知名度不高,而且效益非常小;同時對于各項林下經濟的產品,要進行政策性的宣傳,進行多種渠道氛圍的營造。使其林下經濟可以作為代表貴州省的一個產業標志性的產品,為以后貴州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3.2 制定當地扶持政策的宣傳,拉動產業發展
對于當前的林下經濟,貴州省有關部門要成立專門的林下經濟部門,部門的職責主要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和技術的幫助。對于技術貴州政府部門可以進行免費培訓和講座,定期組織專家進行實際的考察,為林業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進而實際有效地促進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3 樹立品牌意識,生產特色的產品
根據實際的調研,發現現在林下經濟的產業產品之所以效益不好,主要的原因在于品牌意識比較薄弱,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要想打開林下經濟產品的銷路,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產品的前期規劃,簡單地說就是精確定位,時刻把握市場的動向。后期主要是建立起以林下經濟為品牌的產業園區,同時貴州省在進行產業的發展,對周圍環境進行保護,倡導綠色產品。從外包裝上一定有貴州本地的特色,形成自身比較有品質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占據非常多的優勢。
3.4 完善配套設備
因為貴州省實際的林下經濟分布不合理,再加上大部分都在比較貧窮的地區進行,林下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所產生的產品質量不高,因此對于這種情況,貴州省政府應該對當地進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其中包含軟件和硬件。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地發展其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只有這樣,林下經濟的產品的品質才有所保障。
4 結語
該文主要對于貴州省的林下經濟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和闡述,分析當前貴州省林下經濟現在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貴州省各種發展因素。可以說,林下經濟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林業的生產模式。在現在倡導退耕還林的背景下,發展貴州省林下經濟有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貴州省的的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林下經濟需要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道路,貴州省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可持續、全方面地進行林下經濟模式的發展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姜鈺,蔡秀亭.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林業經濟,2016(10):28-32.
[2] 邵長軍.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6):43-44.
[3] 鄭悅,劉通,史常亮.我國林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1(5):10-13.
[4] 常幼平.現代林業經濟發展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5(10):309-311.
[5] 陳儒,鄧悅,姜志德,等.中國退耕還林還草地區復耕可能性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資源科學,2016,38(11):201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