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禎 趙麗華 王笑艷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稅收體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合并國地稅、取消營業稅、調整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的同時,對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提出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因此,如何改革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實踐性教學、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將成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的研究方向。筆者將對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職 會計專業 稅務課程 能力培養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168-02
1 稅務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稅務類課程教材缺乏實用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在教材使用方面,依舊使用以前陳舊的版本,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及時地更新課程教材,因此導致了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較好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1.2 課程教學設計理念形式化嚴重
大多數高校課程教學設計理念陳舊,教學內容脫離工作實際,教師在教學授課過程中習慣性地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復制給學生,并不考慮所授知識是否能夠幫助到學生,所以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1.3 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踐性教學指導
目前,很多高職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在授課中依舊采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每天在指定的地點機械性地學習教材中標注的知識點,被動地接收著復制過來的知識。稅務類課程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更應該結合所遇到的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這樣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助于提升稅務類課程教學的質量。
1.4 稅務類課程認定標準不科學,考試方法不合理
高職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一般通過閉卷形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也成了課程認證的唯一標準,這種評價體系是不科學的,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實踐操作性較強,其中的知識點也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所以單一的試卷考試,并不能完整地展現出學生的真實專業能力。
2 稅務類課程教學的改革手段和方法
2.1 重視稅務類課程信息化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文字為媒介來進行教學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語音、音箱等多媒體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形式有趣,效果明顯比傳統教學方式好很多。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意識,教師可以拋出一些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到校園信息網上,吸引大家一同來參與思考和討論。
2.2 加強稅務類課程實踐教學力度
傳統教學方式下的課程枯燥無趣,大多是理論上的機械灌輸,所以很少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現在稅務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實踐性,可以通過多類型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第一,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真實的會計師發票、會計報表、稅務報表等票據來輔助教學,以真實的案例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使學生牢固掌握票據的樣式和使用方法;第二,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要求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以便更快地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教師可以邀請專業的會計師為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式的講解,并分享一些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案例進行討論,從而拉近學生與實踐工作的距離,使得學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進而開始有針對性地學習;第三,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現實工作中的情節,由學生來自主分配角色進行模擬演練,從而訓練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的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由教師指出演練中所發現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工作中的方法和要點;第四,充分利用假期和閑余時間,由教師帶隊到現實的企業里進行參觀學習,從而增加課堂的實踐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增強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
想要培養工作導向的人才首先需要增強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與社會接軌的實踐經驗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當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可以相結合起來時,高質量的教學方案必然呼之欲出。針對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要鼓勵其經常到企業中從事報稅工作,或者參加稅務部門組織的培訓等,從而增加教師的閱歷和實踐知識,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最終達成理想教學目的。
2.4 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是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能夠為企業提供強大的人才供應,但傳統單一、枯燥、機械式的理論灌輸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融匯貫通,也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在社會改革的同時,學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學校應該加大實訓經費投資入,加強模擬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實訓基地建立全方位的稅務模擬工作流程。另外,可以聘請一些稅務專家、教授,定期地為學校培訓教師,進行稅收教學指導,并負責實訓基地的教學任務。
2.5 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雖然市面上高職會計類相關書籍種類繁多,但大多數難易程度參差不齊,稅務計算標準也不統一,內容上缺少實例列舉和解析,不能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因此大大降低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因此增強教材的實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議高校可以組織一些具備實際經驗的教師和專家共同編寫一套實用性強的教材,從而有效地提升稅務課程的教學質量。
2.6 調整考試結構,優化評價體系
高職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是一門注重實際操作的專業課程,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態度的全方位評價,應該避免出現“一考定論”的做法。因此,要將傳統的課程考核體系徹底打破,將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有機結合起來,去創建出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課程考核體系。這樣不但增強了對稅法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實踐應用能力,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學習的積極性。其中理論考試應至少包括平時考試和期末考試,實際操作也應該包括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在考試出題上,應當多使用實際案例分析的出題方式,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與探討,比如讓學生填制增值稅、登記涉稅賬本等。另外,針對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可以引入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體系,高職院校應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課程培訓及考試,這樣就可使學生在獲得國家權威部門認證的同時,還能通過認證培訓學習到更多實用的知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稅務類課程教學改革不僅需要高職院校的多方面協調,更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參與。始終堅持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核心教學目標之一,實時、適時地調整教學方針,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與結構,竭盡全力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是所有高職院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張際萍,劉燕,許新亮.以就業為導向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7(10):96-97.
[2] 戴年昭.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改革初探[J].納稅,2017(4):26.
[3] 華耀軍.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蠶業,2017,5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