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翠 陳廉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南溪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按照“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4字方針,率先在裴石鎮月亮灣開展鄉村振興試點,為全市開展鄉村振興作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以希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一些南溪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做法;成效;經驗;啟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繼承了黨重視“三農”問題的優良傳統,并進行了創新發展。只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有力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民生活富裕;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村和諧美麗??梢哉f,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
南溪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率先在裴石鎮月亮灣開展鄉村振興試點,為全市開展鄉村振興作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為總結鄉村振興試點的實踐經驗與問題,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進程,南溪區委黨校課題組會同區委農工委、農業局、住建城管局、南溪國土分局和裴石鎮等多家單位,深入裴石鎮月亮灣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現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宜賓市南溪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投資1.19億在月亮灣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涉及裴石鎮培農村、騎馬村、健旺村5000畝,項目按照“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4字方針,以六大任務、25個項目為支撐,重點對3000畝核心區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莊整治、鄉村旅游等進行集中打造,有效推動南溪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速提質提效(詳見工程報表)。
南溪區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堅持以規模促發展、提效益,借智四川省社科院、南充美地農業公司、中國建筑科學院重慶分院,對3000畝示范片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布局,編制完成產業發展、景觀設計和黨建文化創意規劃。按照“千蓮美景、百島風情”總體定位,以子蓮、柑橘為主導產業,通過建設巴蜀家風主題展館、游客接待中心、農產品展銷中心等重要節點,整合傳統特色農耕文化,力爭將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建成全省鄉村度假旅游休閑目的地,全市最美鄉村示范基地。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規劃,著力提升建設層次
一是堅持把握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原則。為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南溪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作為“一號工程”,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按照“1+6+N”標準,創新“一核多元”工作思路,以高規格推進黨建示范項目建設為依托,升級打造了黨群活動陣地,設立園區黨委,下設農業產業黨總支和鄉村旅游黨總支;建設了初心廣場,并利用陣地開展青年創業培訓系列活動,強化了村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狠抓黨建引領,為示范片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堅持科學選址布局,明確功能定位。南溪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是全新建設的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建設伊始,聘請規劃設計單位,從全局全域出發,全面分析了川南、宜賓、南溪現狀后,確定的建設地點。其選址距離南溪城區10公里,與省道307相臨,且濱臨長江,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與瀘州、自貢接壤,是宜自瀘腹心地帶,可輻射吸納川南旅游人群,鄉村旅游發展潛力巨大。結合外出考察學習,借鑒成功地區經驗,經集體研討后,明確以“千蓮美景、百島風情”為主題打造農旅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形成與周邊區域錯位發展的態勢,同時圍繞“五點一心兩門兩線”進行前期重點打造,力爭建成之初即成為影響川南的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堅持高標準打造,著力提升建設層次。綜合考慮了農業產業、道路系統(產業路、游步道、騎游道)、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房風貌、前庭后院、綠化景觀)、旅游參觀接待(游客接待中心、農產品展銷、民宿組團)、文化宣傳(家風館、黨建示范)等,同時配合特色產業規劃,示范片修建6米寬的黑化道0.3公里,4.5米寬的黑化道5.8公里,騎游道、步行道、產業道12公里。此外還建有棧道基礎設施及景觀類花卉苗木種植。項目還涉及園區2萬畝主要作物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同時還對夜景照明及燈光秀進行了設計建設,為后期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堅持三產融合發展,機制創新,著力農民增收
一是堅持培育特色主導產業,狠抓農業生產力。產業是基礎,依據裴石鎮月亮灣的資源稟賦,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因地制宜地分別發展子蓮1000畝、柑橘800畝、稻田魚米5000畝、紅梁5000畝,輻射帶動全區發展紅粱51000畝;預計項目全面建成后,柑橘產值達1600萬元以上,蓮子產值達500萬元以上,整個園區一產業產值達2100萬元以上。通過招商引資,還配套建設了子蓮加工廠,依托荷花、柑橘產業,大力發展休閑采摘和觀光農業,推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二是通過機制創新,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一方面將示范片內果樹、蓮子劃分成20至100畝不等的小地塊,以收取適當租金的方式反向承包給有管理能力的農戶或外包給投資業主,由農戶或業主自主管理,承包期內的收益歸農戶或業主。另一方面月亮灣示范片還成立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區國有農業公司合作,負責示范片項目的監督管理及后期運營。依托農村淘寶,成立電商產業中心,新培育家庭農場9個、專合社12家、農業經紀人17人。預計全面建成后,整個園區年產值預計將達2600萬元,帶動園區及周邊農民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數10個百分點以上。
三是推進農產品深加工,著力農民增收。圍繞蓮子產業推進加工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已建成300平米的蓮子加工廠,干濕蓮子加工設備7套,可滿足園區蓮子加工需要,日加工蓮子2400斤以上,并招引當地農民就近就業。同時,加強招商引資,推進精深加工,目前已提升了“瀛洲閣西瓜”、“高庫稻魚米”等10個特色農產品效益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村集體公司結合園區產業、服務等需求,組建勞務公司,下設子公司,開展駕駛、文明禮儀、廚師等上崗培訓,可以從事勞動力的村民,根據勞動力強度情況,按照50—100元/日的標準發放工資,預計全年勞務收入近200萬元。同時依托蓮子產業、“千蓮美景、百島風情”AAAA級景區、家風文化等資源,已培育游客接待中心、農產品展銷中心、明月樓、家譜館等節點業態發展,并組織有條件的農戶自辦農家樂、茶館、農產品銷售等業態,融入示范片后期運營中。今年已組織開展荷花節、采摘節等活動,豐富了旅游業態。預計建成初期園區三產業年收入達400萬元,遠期可突破1000萬元。
3.堅持口袋富與腦袋富并舉,重塑鄉風文明,推進鄉村治理。
一是搭平臺,建基地,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南溪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歷史承載著南溪優良的家族文化。由南溪區紀委牽頭,裴石鎮與省社科院歷史所聯合月打造巴蜀家風傳承基地。該基地以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家風文化為核心,基于“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基礎上形成和演變的巴蜀家風,集家譜研究、家風傳承、文化挖掘為一體的廉政文化功能,更有包羅各省、輻射全國的地域功能,成為巴蜀地區可見、可感、可參與的家風活態傳承基地,總占地面積約3000畝,包括中華家風館,巴蜀家譜館、宜賓名人館三個主體部分,以及百米家風墻、家風廣場、家風文化主題庭院、十里荷塘等配套景觀。中華家風館,共分為4個板塊,“華夏家族”、 “家族文化”、 “中華家風”、“中華家訓”,分別展示了華夏家族發展階段以及姓氏、稱謂、班輩、名字、禮儀文化,還有中華著名家訓,傳統家風故事等,從中我們還將了解祖輩居住地遷徙變化過程。巴蜀家譜館分為五個部分,“譜從何來”、 “血脈盛典”、 “巴蜀譜牒”、“先賢論譜”、 “蜀譜薈萃”。家譜中的祖訓家范,治家格言,族規家戒,藝術著述,人物史記都充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成為時代相傳的財富。宜賓名人館,匯集明清賢臣、學界大家、工商名流、鄉賢名宦、革命英雄,傳承與發展著人類文明,振奮與張揚著民族精神。
二是組隊伍,樹新風,多渠道開展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依托巴蜀家風傳承基地,組建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隊伍。今年結合中省市的相關會議精神及活動,已開展舉辦了“裴石之星”、“黨員之星”、“創業之星”等評選活動;組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宣講;開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文明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職業農民身份自信和文化自信。巴蜀家風傳承基地作為月亮灣振新示范片的一個特色項目,作為鄉村振新戰略的文化核心,秉承“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原創,堅持以“家譜研究為根,家風傳承為魂”的文化導向,以良好的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黨風,形成了良性循環的鄉村文化生態。
三是重統籌,講實效,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統籌已升級打造的黨群活動中心和巴蜀家風傳承基地相應的資源,實施農村綜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法制講堂等項目建設,健全示范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依托雪亮工程,在重要產業、重點卡口增設技防設施。月亮灣一期居民聚居點按照“六有標準”打造調解文化大院,促進“法為上、和為貴、調為先、讓為賢”的調解文化進農戶,構建鄉風文明。培農社區探索設立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一村一法律顧問等為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窗口,并將定期請法律人員開展法治講座,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有效的推進鄉村治理工作。
三、經驗啟示
月亮灣示范片建設工期緊、任務重、項目大,作為全區重點項目工程之最,能超常的推進工程項目的建設,得益于南溪區委、區政府作出 “三強化”、“三突破”的有益探索,為加快建設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工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推進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作為“一號工程”,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并設立現場指揮部,由區委副書記任指揮長、分管副區長為副指揮長,為扎實高效推進示范片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強化機制保障。堅持“日報告、周總結”制度,每半月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每周召開一次指揮部會議,且主要領導不定期到建設現場進行調研,及時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問題。施行倒排工期、督查通報制度,由指揮部辦公室對推進建設情況進行督查跟進,并不定期通報建設情況。三是強化責任落實。示范片建設明確了“黨建引領”等六大板塊牽頭單位,指揮部下設的統籌推進組、質量監管組、規劃協調組等11個工作小組入駐現場辦公,對示范片所有建設項目做到“三明確”(明確責任單位、明確責任人、明確完成時限),且每個項目專人跟進和督促,對影響建設進度和質量的及時問責,確保任務落地落實。
一是突破了資金問題。示范片打造以來,南溪最初已累計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全部由區財政承擔。面臨資金缺口的瓶頸,南溪區進一步整合國土整治項目、機電提灌站建設項目等投入示范片建設,同時強化項目包裝,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金進入示范區建設,積極爭取五糧液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市級專項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以獎代補資金、交通大會戰補助資金等,破解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不足。二是突破了土地問題示范片內道路及重要建筑物涉及大量用地需求,而南溪在土地利用指標上已很緊缺,示范片工程部抓住國土資源部確定南溪作為土地規劃利用修編試點的機遇,加強土地的統籌整合,破解土地指示不足難題,保障項目的用地需求。三是突破了產業發展問題。2017年以來,南溪形成的有效降雨量遠不能解決月亮灣示范片主導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建設施工用水量較大,影響了示范片的整體推進。南溪區進一步強化水源保障,通過積極采取從提灌站、自來水管道、石河堰放(抽)水的辦法,多方調度水源,解決用水難題保障產業發展。
示范片于2017年11月啟動,截至2018年6月底,已完成投資11916萬元,完成田型調整,子蓮、果樹、高粱的栽培,完成提灌站、蓄水池、山坪塘建設;新規劃園區道路系統并完成瀝青路面施工8.5公里;游客接待中心、明月樓、農特產品展銷中心等主體工程建設已完工,內外裝飾基本完成;棧道已完成;農房風貌塑造已完成132戶。初心廣場、鄉愁樹、芳草坪、出入口等景觀工程快速推進并初步完成,新增民宿組團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1.著力項目規劃建設,擘畫特色農業引領鄉村
鄉村的發展必然要有興旺發達的產業支撐,只有在鄉村實現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發揮優勢,形成居于市場競爭力又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鄉村才能有活力,經濟才能大發展。月亮灣示范片應該持續抓好園區升級,對照園區25個重點項目清單,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回頭看”,確保項目高效建成、規范運營。按照“創3A爭4A”的目標,持續完善標識標牌、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建設,扎實做好景區申報創建工作,整體提升園區生態環境和服務質量。
2.著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吸引人才向鄉村轉移
培養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有智慧的人才隊伍,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一是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決后顧之憂,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去。二是整合現有資源,合理安排報酬,建立適應農村各類產業發展的專家人才庫,鼓勵人才下基層,面對面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三是充分挖掘、培養農村現有人才。通過制定一些務實、具體的政策措施,吸引在外就業的大學生、外出務工的人員、成功的本土企業家、退伍的老戰士、退休的機關干部等回鄉參與鄉村振新事業,尤其是要注重村組干部的培養,樹立一大批懂農業、懂管理,懂經營,愛農村、對農民有感情的典型人物。
3.著力政府引導為主,撬動民間資本投入鄉村
在破解了用地指標問題和基礎建設資金問題后,目前,示范片主要為政府主導投資,缺乏社會投資動力,應該持續抓好利益聯結,創新機制,探索“公司+”和“五金兩利”模式,即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就業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管理提成有“獎金”、成為股民有“股金”、旅游發展有紅利、項目貸款有“紅利”,不斷提高農民參與示范片建設的積極性。
4.著力三產互融互動,推動鄉村多元化發展
現階段示范片還是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特色農產品加工、體驗旅游、川南名宿等新產業新業態項目引入,一二三產的融合度還不夠高。接下來應結合月亮灣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總結歸納好辦法、好機制,并持續抓好機制體制探索創新,形成可在全區推廣復制的鄉村振興建設模式。堅持以荷花節、采摘節、家風文化節等活動為載體,加快對農特產品展銷中心、明月樓、家譜館等節點的業態培育,配套發展民宿產業,組織園區內有條件的農戶開辦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點等,不斷積聚人氣商氣財氣。并提前謀劃好明年“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工程”,切實發揮示范片引領作用,助推南溪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