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朋
摘要:傳統糧食企業在我國的經濟市場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企業實現信息化建設,對糧食的存儲、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具有深遠的意義。但由于傳統糧食企業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現代信息化的發展。本文主要圍繞傳統糧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有效對策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傳統糧食企業;信息化建設;建設困境
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傳統糧食企業可以對內部經營和管理環節進行進一步優化。另外,信息化建設下的糧食企業可以統一運作平臺,及時更新數據,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依據,以此適應經濟市場的發展趨勢。正因為現代化信息技術給企業帶來了諸多便利,傳統糧食企業正在大力推進信息建設,但在信息化改革和創新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境。
一、信息化建設推動傳統糧食企業發展的意義
(一)有效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決策效率
信息化建設中的糧食企業拋棄了傳統管理模式,實現了生產銷售與信息化同步的實時管理。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快速、便捷的獲取最新信息,包括:糧食采購信息、生產信息、銷售訂單、用戶信譽、服務反饋、企業財務信息等。管理人員通過分析實時數據,按照糧食訂單與顧客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策略,做到時刻跟蹤市場,并逐漸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二)創造便捷的批量化生產條件
現代信息技術采集企業產品研發再到定型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檢測各類數據和技術參數,最終選出一個最優的方案進行材料加工,從而為糧食企業創造出了便捷的批量化生產條件。若企業按照精確數據進行批量生產,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成本,節約人力物力資源,最終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三)減少檢測程序,保證產品質量
傳統的糧食企業一般將各種糧食原材料分階段進行比例調配,過程冗多且長,因此,實現信息化管理為提高企業效率顯得非常重要。通過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將糧食分階段比例調節的大量數據進行記錄、總結和分析,最終得出最優的配料比例參數。如此,企業在生產同一批產品時,只用嚴格按照事先分析好的數據進行材料比例調配,就能減少中間檢測程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節約企業成本。
(四)創立糧食企業的服務體系
糧食企業作為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服務的好壞與企業的生命息息相關,好的服務體系也能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因此,創建糧食企業的服務體系,實現企業信息化建設,能及時獲取服務信息,減少因服務不周造成的負面影響。傳統糧食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能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兩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二、傳統糧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高素質的信息化管理人員
據了解,傳統糧食企業受到舊管理模式的影響,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一般只重視培養基礎開發型人才,缺乏現代信息化建設下的管理型人才。另外,很多傳統糧食企業想從內部結構上解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更是寥寥無幾,此類企業缺乏開發意識和創新能力。從糧食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上看,其信息化基礎建設薄弱,由于缺失大量建設人才,因此阻礙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二)傳統糧食業管理模式陳舊,信息化建設較難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糧食企業仍然沒有突破傳統計劃經濟與行政干預的影響,其內部管理存在制度不更新、管理模式陳舊、思想落后等情況。同時,企業內部管理層對現代信息化技術缺乏了解和有效適應,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例如:若企業實施信息化改革,將會更新內部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這種全面且徹底的改革方式使上層領導及下層員工一時無法接受,不僅得不到預期目標,還可能會挫傷企業內部穩定,種種因素都阻礙著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三)忽視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
任何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都需要不斷改進、完善、并逐步提高。但傳統糧食企業缺乏改革經驗,面對新的技術始終處于被動局面,甚至無從下手,因此很容易忽視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此外,一般的傳統糧食企業并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和部署,各個部門之間自行其責,大部分都是只完成各自的信息建設目標,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等情況。另外也會造成企業內部信息不對應、不暢通,給信息化網絡系統埋下了隱患。
(四)信息化建設下,傳統糧食業內部部門利益沖突
信息化建設本質上是企業的一種管理工具和手段,但由于傳統糧食企業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管理部門,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技術來說,無法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分配。企業的各部門各自建立信息系統,卻不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合作,在內部部門利益遭到沖突的情況下,企業就會流失很多資金和人才,導致內部管理系統存在安全隱患。
三、傳統糧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對策略
(一)注重信息化建設人才的培養
優質的人力資源始終是糧食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傳統糧食企業應注重信息化建設人才的培養,加強內部培訓和信息化教育。例如,糧食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應做好信息化宣傳工作,建立起多形式、從層次、重實效的信息化技術培訓系統,將崗位培訓與信息化教育作為培訓重點,對不同部門、不同職位、各級領導人員進行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培訓。此外,糧食企業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堅持內培養外引進相結合的方法,為企業儲備一支精通信息技術與糧食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二)更新傳統管理理念,建設系統化的信息化管理
傳統糧食企業應更新傳統管理理念,建設系統化的信息化管理。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對企業的各類資源進行重組,引進現代化管理理念,然后依據資源數據建設一套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經營體制。因此,信息化建設中傳統糧食企業的戰略目標應將信息化建設與內部改革相結合在一起,兩者相輔相成,實現現代化管理,最終保障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立足于不敗之地。
(三)有效整合信息化資源,避免重復、單一建設
企業信息化資源的有效整合應與企業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然后通過建設系統工程,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逐步推進和完善。同時,在建設過程中,為了避免重復、單一的信息化建設,企業應遵循規律,避免各部門各立門戶,建設項目必須務求實效。另外,糧食企業在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可行性建設規劃方案時,應參照省局建設規范和標準,理順先后、輕重關系,最好事先省、市、縣的“一盤棋”最后,在統一布局中尋找建設重點,進行重點突破。企業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糧食企業的所有業務流程,包括物理倉儲、生產銷售、管理手段、營銷模式等進行全面分析,并針對性的對系統業務進行優化完善,做到合理配置資源,綜合控制成本,為降低企業能耗,提供便捷、使用的業務活動做出貢獻。
(四)協調企業部門溝通,促進信息化建設
糧食企業的各部門之間必須做到統一規劃,互相協調,保證信息化建設的整體功能性,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化建設系統對企業管理和發展的促進作用。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體系中,企業的任何一個部門的建設和改革,都需要信息技術人員全面了解公司所有業務流程,因此,需要加大培養各部門員工的集體性意識和整個企業的業務流程體系。糧食企業的信息化改革離不開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各部門的管理者及企業高層領導人必須認識到整體建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更快的達到信息化建設的預期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傳統糧食企業實現信息化建設是經濟的一種進步,也是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如今,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越來越廣泛的領域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任何行業都不能脫離信息技術單獨存在于經濟市場中,作為傳統行業的糧食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當然,糧食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也不能盲目開展,必須著眼企業發展前途,整體規劃建設目標,做到穩定、全面的信息化發展,最終為企業爭取信息化建設后帶來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高鵬翔,杜昕,王瀾瑾.傳統糧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困境與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6 (04):16.
[2]江蘇省糧食局課題組.以信息化引領糧食流通產業現代化——關于江蘇省糧食信息化建設的調研報告[J].中國糧食經濟,2012 (12):58-61.
[3]林兆欽.傳統糧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困境與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2 (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