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趙光慧
摘 ? ?要: “互聯網+”時代,綜合英語課堂急需引進多模態資源作為“腳手架”,翻轉舊有教學模式,建構面向多元智能發展的教學模式。“互聯網+多模態”是實現多元智能“翻轉”的主要手段或“腳手架”,建構主義互動支架式教學理念是主要實施方法和指導思想,多元模態資源的協同創新為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多元智能的發展為最終旨歸。
關鍵詞: 多模態 ? ?多元智能 ? ?綜合英語 ? ?翻轉課堂
“多元智能理論”由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1]提出,認為人類智能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擁有語言文字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翻轉課堂”主要是重新規劃課堂設計和教學程序,將知識內化作為教學重點,二者在理念上存在很多契合點。隨著“互聯網+”時代科技信息不斷發展,教學資源開放活動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在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大量多模態優質教學資源,如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微視頻、TED教育頻道等,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模態資源和手段。
對綜合英語課堂進行“翻轉”的意義何在?“翻轉”的終極目的是革新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方式,重構師生角色,利用多層次、多步驟、多模態的互動支架教學“翻轉”以語言文化教學為主的綜合英語課堂,促進學習者語言技能、人文素養和多元智能發展。傳統綜合英語課堂依賴于教師講授、學生識記、語法翻譯、課堂有限互動等模式,在教育高度信息化、共享化和在線化的今天,這種模式顯得有些落伍。在綜合英語課堂采用多元智能翻轉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課內外語言文化知識建構能力,還能夠將課堂轉變成學生解決問題、培養興趣、發展智能的平臺,充分對學生的IQ、EQ、JQ、AQ、CQ、HQ、FQ、SQ、DQ等個體商數的全面發展進行考量,有助于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提高。利用線上和線下資源設計啟發式任務,給學生創造開放交流、參加互動、組際探討、合作學習的機會,激發探究式學習,由學生主動發現、分享、批判和分析,并在活動交流中積極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最終實現自我認知、知識建構和智能發展。
1.“互聯網+多模態”互動支架與多元智能翻轉課堂的融合
“多模態是人類生活的一種普遍內在特征,已成為當今世界語言學者和社會學者們的重要研究話題”[2]。胡壯麟曾指出:“在人類進入社會符號學的多模態化的21世紀,對多模態識讀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重視。”[3]多模態話語應在外語教學課堂上充分重視,系統“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源”[4]。多種模態之間“相互協同、共同實現講話者要表達的意義”[5],協同促進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提升和多元智能發展。“互聯網+多模態”互動支架式教學理論以大數據時代多模態網絡平臺和互聯網資源為“腳手架”的重要來源和情景建構方式,利用互聯網上的大量語料(如BNC、COCA、BROWN、LEXTUTOR等大規模在線語料庫)、文本、音/視頻、圖像等模態,提供復合型教學資源,搭建教學支架,模擬真實語境,從而激發學習者交際興趣和熱情等。根據課題組多年課堂實踐,綜合英語課堂支架式教學擬設五個教學環節,在每一個環節都融入“互聯網+多模態”教學支架:(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可使用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微課教學,按“最近發展區”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創設情景:使用網絡手勢、圖片和視頻等調動學生的圖覺、視覺、聽覺等,將學生引入一定的語言學習情境;(3)獨立探索:介紹學生使用在線語料庫(如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系列英語語料庫)、維基百科等自主探索詞匯搭配、詞簇、語義韻、學術詞匯、語法特征、文化背景等,讓學生獨立探究學習;(4)合作學習:采用student-led discussion 的形式開展group work,通過分享知識資源對自身知識進行認知和重構;⑤效果評價:使用圖貼、PPT、視頻錄制、采訪、辯論、話劇/戲劇表演等方式讓學生進行group report,教師進行效果評估并提出建議。為確保這種翻轉模式,“教師要學會提高話語質量,學會利用不同模態協同、強化和互補關系,學會利用環境、人際意義、工具、轉換角色”[5]等增強教學效果。
2.基于多模態和多元智能理論的翻轉課堂模式的重要意義
第一,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智能的同時,多模態間優勢互補,切實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綜合英語課堂不僅是語言文化等知識的學習場所,而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多元智能。“互聯網”的線上互動性、模態多元化帶來的在線作文、虛擬現實、作業的同伴互評促進了學生多元互動能力;多模態互動支架創設的情境語境帶來的學習互動性、啟發性、探究性、小組合作性等課堂新模式從多個維度促進了學生自我認知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等的發展。
第二,重構傳統綜合英語教學課堂模式,增強學生在綜合英語課堂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能力。新的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和互助學習能力將被激發,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模態資源,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探討和組際辯論,學習者在跨越最近發展區、高效構建新的語言知識和形成新的語言能力的同時,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第三,師生、生生角色翻轉。多模態翻轉課堂建立了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民主,學生之間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有機聯合體。在線多模態同伴互評、小組合作學習等翻轉模式的采用,使得學習者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為集體所分享。學生個體在這種學習共同體中完成知識建構過程。
3.基于多模態和多元智能理論的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要點
第一,多模態支架優勢互補,借力“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互動。“翻轉”傳統綜合英語課堂模式在支架式教學的各個階段都融入基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多模態資源,實現多模態情景(腳手架)與學習者之間的多層次互動,模態之間的調用遵循“有效原則、適配原則和經濟原則”[6]。多模態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模態網絡交流平臺(如校本e-Class和超星學習通移動教學網絡學習平臺)和多模態學習工具,可以調動各種資源、系統為學生學習構建多模態學習環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模態交際能力,而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多模態交互方式,實施角色扮演、小組報告、社會協商等多模態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內化,達到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在課堂實踐搭建“腳手架”時,可以在e-Class平臺和超星學習通移動教學平臺上傳微課視頻,讓學生提前熱身;在獨立探索階段,可以讓學生登陸EAPFOUNDATION.com自我學習所涉語篇學術詞匯;在效果評價階段,可以在網絡平臺(如批改網、iWrite等)上傳寫作或讀后續寫任務,開展線上同伴互評和線下課堂匯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線下點評和師生互動。在課堂設計中,不僅要借助線上多模態信息化資源,還要利用好面對面交流、集體面對面協商的契機,發掘、開發、利用各種信息通道,發揮各種模態的優勢,助推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第二,多模態對接多元智能發展。多模態的支架搭建貫徹于翻轉課堂的始終,多模態互動是通往知識建構的中軸,也是“翻轉”的杠桿,多元智能的發展是“翻轉”的最終旨歸。“互聯網+多模態”與多元智能之間通過“翻轉”這個紐帶,在課堂上實現多模態與多元智能的對接,二者是相互對應、相輔相成的關系。多模態課程資源將音、文、像、視頻融為一體,實現對學習者多感官刺激及多種能力的發展。通過各種多模態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有助于學生從分布式認知環境中獲得對知識的更深刻理解,促進知識內化,同時有效提高實踐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多模態學習環境的創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多元互動能力和各種器官協同工作的能力,使學習者輕松快樂地學習,而且能使師生、生生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形成學習共同體,開發出更大潛能。多模態評價不僅強調評價的多元化,而且強調不同的信息反饋通道,多模態評價意即多方法、多渠道、全方位的評價。
參考文獻:
[1]Gardner, Howard,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豐玉芳、沈豐丹.英語課堂話語多模態協同的意義建構——以一堂英語專業二年級精讀教學公開課為例[J].外國語文,2018(6):146.
[3]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1.
[4]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7):15-20.
[5]張德祿、王璐.多模態話語模態的協同及在外語教學中的體現[J].外語學刊,2010(2):97-102.
[6]張德祿.多模態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5):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