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依杭
摘 要: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逐漸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將互聯網和企業黨建工作結合起來,形成“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是企業黨建工作發展方向,以互聯網為支持,可豐富企業的黨建方式及內容,為企業黨建發展提供新的的給予。企業重視黨建信息化發展,但是實際工作中對“互聯網+”認識不深刻,虛擬黨建和實體黨建工作差異性較大,影響黨建工作落實。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對“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的革新分析,旨在為優化企業黨建工作,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革新
互聯網建立于1983年,經30余年更新變化后,已發展到Web3.0,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的結合,將數據統一化、集中化、智能化、高效化處理,為各項生產生活提供莫大便利。就企業黨建而言,開展“互聯網+黨建”,符合國家《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5)規定要求,進一步推廣“互聯網+”概念及業態,為企業黨建發展提供新機遇[1]。企業需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堅持“從嚴治黨”,為企業黨建提供新思路、方法,將黨建轉移到互聯網中,打破空間、時間限制,提高工作效率。
一、“互聯網+”對企業黨建工作的積極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黨建工作開展要求黨組織認識到信息化發展優勢,適應時代變化,創新黨建工作模式 ,融入網絡技術,開展“互聯網+黨建”模式,實現黨建現代化。
(一)推動企業黨建信息化發展
黨建信息化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在移動媒體不斷發展背景下,移動互聯網成為社情民意傳達重要渠道,用戶以移動媒體實時溝通。因此,企業可利用互聯網優勢,和各地分公司建立聯系,為黨建工作落實提供技術支撐[2]。“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向信息化方向發展,類似“電子黨務”、“線上宣傳”成為黨建工作重要組成。此外,以“互聯網+”為支持,可對黨建工作落實實施線上監督,將企業黨建工作推向新高度。
(二)企業黨建群眾基礎及輿論陣地得到拓展
2016年6月,我國網民綜述達到7.1億,互聯網普及達到51.7%,網民及互聯網普及率數據穩步增長[3]。企業中員工組成以年輕人為主,其對傳統黨建活動缺乏興趣,熱衷于網絡活動。因此,開展“互聯網+黨建”模式,符合群眾需求,可拓展愜意黨建工作群眾基礎,確保黨建工作順利開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現狀
(一)“互聯網+”意識薄弱
“互聯網+”意識薄弱,一些企業在應用“互聯網+”中,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全面,導致以“互聯網+”為支持的企業黨建革新效果不理想。例如,在黨建思路和模式上,僅僅以互聯網為渠道和平臺,將黨建工作遷移到線上,各種活動和工作內容沒有發生變化,將互聯網當做溝通交流的工具,未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企業黨建工作進行創新。
開展“互聯網+黨建”,不僅僅是發揮互聯網的“工具”優越性,更多的需要打破傳統工作模式及陣地方式,應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改變黨建工作思路和心態,實現黨建工作的整體變革。“互聯網+黨建”的工作模式,要求企業黨務工作者具備專業互聯網技術,以互聯網思維,運用現代化互聯網運行機制,改變傳統企業黨建工作。
(二)互聯網的沖擊
互新時期經濟快速發展,拉近了各地區人們的聯系,為企業擴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受全球經濟開放性影響,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流入企業中,企業一味重視發展,在意識形態上難免給企業黨建工作落實造成一定沖擊。早期互聯網發展中,人們對互聯網弊端認識不徹底,一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以惡毒攻擊互聯網,傳播不健康信息,侵害人們身心。而企業黨建工作網絡意識形態影響力不強,話語權薄弱,影響企業穩定發展。由此可見,開展“互聯網+黨建”,勢在必行。
(三)黨建工作形式及內容有待創新
黨建工作形式上,和“互聯網+”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滿足“互聯網+黨建”需求。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傳統黨建工作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無法適應新時期“互聯網+”需求,企業黨建工作無法發揮自身實際價值。在工作形式上,仍舊以講座、報告、書面學習等形式落實黨建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滿足企業員工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未融入新知,員工不愿意接受黨建教育。因此,迫切需要尋找黨建工作的創新方式,以員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黨建的工作。
“互聯網+”視域下,企業黨建工作形式及具體內容存在脫節現象,形式及內容上,都有待創新。信息化技術、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員工熱衷于從手機媒體上關注社會熱點,從網絡上獲取全球各地的資訊。但是,企業黨務工作者開展黨建工作,未考慮到員工興趣和黨建工作關系,未調動員工學習積極性,一味的通過特定經驗,按照固定形式將學習內容展現出來,員工易產生厭倦情緒,影響學習效果。一些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雖采用“互聯網+黨建”模式展開工作,但是其黨建工作流于形式,未落實到實際,“徒有其表”,實際上學習仍然以傳統形式為支持,導致企業黨建工作形式和內容缺乏聯系,形式及內容都未進行深入革新。
(四)虛擬黨建和實體黨建發展失衡
互聯網黨建和傳統企業黨建并不沖突,開展互聯網黨建,不能決裂的拋棄傳統黨建工作。信息時代背景下,虛擬黨建自身工作方式及效率上,相較于實體黨建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并不能因此拋棄傳統黨建工作。 實體黨建是企業深入員工、了解員工、為員工提供幫助的首要手段。但是,在一些企業中,其過于重視虛擬黨建的作用,忽略實體黨建發展,導致虛擬黨建和實體黨建發展失衡。
例如,一些企業黨組織以來“互聯網+”平臺,以技術性手段落實黨務工作,對企業實際生產中員工出現問題“不管不問”,員工工作、生活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黨建工作表現出嚴重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些企業黨組織固守成規,不敢去革新工作方式,對“互聯網+”了解不深刻、不信任,仍舊以“老一套”開展黨建工作,考慮到信息安全性,對虛擬黨建較排斥。企業工作地點較分散,若黨建工作不能將虛擬黨建和實體黨建結合起來,勢必導致管理混亂。
三、“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革新策略
(一)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黨建工作實效
企業黨建工作直面眾多員工,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需注重將管理、資源等結合起來,實現數據互通,減少管理者負擔。新形勢下的,管理者樹立“互聯網+”思維,以國家計劃開展黨建,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結合起來,轉變固有思維格局,加強交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企業黨建工作整體質量,為企業經濟建設奠定基礎,緊跟時代發展需求結合市場經濟體制變化,嚴格落實“互聯網+”思維,開展黨建主體活動,強化黨員教育。
(二)開展意識形態建設
意識形態建設對規范員工行為有重要影響,應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將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建設、員工發展中,堅持“勤于鉆研”、“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企業風氣,積極傳遞正能量,發揚我黨先進性及純潔性。以“互聯網+”開展黨建工作時,要注重剔除互聯網中去錯誤的意識形態,倡導為人民服務的優良風氣。在思想上的,摒棄享樂主義、唯利是圖等錯誤思想,以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為核心,保護人民利益、企業利益。企業黨建工作是對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以黨建工作,建設正確的意識形態,堅強建設力度。
(三)創新國企黨建工作形式,豐富國企黨建工作內容
傳統企業黨建工作形式單一,內容片面,影響黨建工作實際效率。應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形式進行創新,利用互聯網優勢,將原本的單一變為多維,實現多元化黨建。企業黨務工作者建立黨建信息資源數據庫,以“互聯網+”,建設國有企業網站,利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微信、QQ等,開展微信課堂,將黨課遷移到互聯網移動設備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員工可隨時隨地學習。此外,需打破員工被動學習方式,利用網絡資源,設計電子公告、網絡小報,或以電子郵件方式,對員工落實科學黨性教育,設置黨建網站留言板,積極傾聽員工的心聲,和員工加強溝通,掌握其實際思想狀態。
國有企業需掌握不同互聯網工具差異性,選擇合適的形式,“主次分明”,實現“互聯網+黨建”模式。例如,傳統媒體互動性不強,可擴大傳統媒體監督性,接受媒體對黨建工作的監督;以移動端媒體作為黨員干部日常交流工具,按照互聯網工具特長分工,從企業實際發展出發,制定符合自身的特色“互聯網+黨建”模式。
(四)把握好虛擬黨組織和實體黨組織的關系
實體黨建是企業黨建中基礎,虛擬黨建以實體黨建為基礎發展。“黨的建設內涵在虛擬實踐延伸,和現實黨建形成完整系統”。信息時代下,應將企業虛擬黨建和實體黨建結合起來,企業黨組織轉變觀念,積極學習,加深對“互聯網+”的認識,以虛擬黨建為工具,結合現實世界,完善黨建。但是,并不能以虛擬活動代替實體活動, 應以實體黨建互動,便于成員情感交流,便于思想教育落實。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問題是長期發展積累而來的,對黨建工作問題的解決需做好長期準備,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及發展情況的,按部就班,有條理的開展“互聯網+黨建”模式建設。新形勢下,采用“互聯網+”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進行革新,屬于國有企業黨建新形態,可有效改善黨群關系,應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給予,堅持與時俱進,開創科學的“互聯網+黨建”模式,形成長效機制,避免黨建工作和企業自身業務脫節,促進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旭, 陸彪. “互聯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研究[J].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17(4):42-44.
[2]王雙. “互聯網+”背景下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問題研究[J]. 世紀橋, 2018(3):33-34.
[3]張玉文.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5):342-342.